房地产行业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综述:2025年将成为房地产行业“由量转质,优化结构”的关键年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5-12 13:34:36 评论:0

  核心观点

  经营情况分析:24年销售投融资均缩量,25年以来销售降幅收窄、投资积极性提升。

  1)销售:24年百强房企销售规模下降三成;25年1-4月降幅明显收窄。百强房企24年全口径销售额同比-30.3%,降幅较23年扩大12.6pct,规模超过千亿的房企仅剩11家(保利发展、中海、华润、万科、招蛇、绿城、建发、越秀、滨江、华发、龙湖),较23年减少了5家。25年1-4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7.8%,降幅较24年全年明显收窄。房企销售权益比例持续回升,24年百强房企销售权益比例为73.6%,同比+3.0pct;25年1-4月为73.4%,同比+1.8pct。全国整体新房房价下滑的情况下,百强房企销售均价仍能保持正增长,24年百强房企销售均价为1.85万元/平,同比+3.1%;25年1-4月提升至2.02万元/平,同比+15.1%。我们认为原因有:百强房企集中布局能级更高的城市,房价本身较高且更具韧性;百强房企产品力和品牌力相对更好,定价相对更高,同时相对降价促销的力度更小。行业销售集中度仍在下滑,24年CR5、CR10、CR20、CR50、CR100的权益口径销售额集中度分别为10.6%、15.2%、20.1%、26.9%、31.9%,其中CR5集中度同比基本持平,CR10、CR20、CR50和CR100同比分别下降1.0、2.5、3.4、4.5pct。从企业类型来看,24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额中,民企占比36.1%,同比-7.4pct,央企占比45.3%,同比+6.6pct,地方国企占比18.6%,同比+0.8pct。从增速来看,央企和地方国企权益销售额同比分别下降15%、24%,降幅相对较小,民企同比-40%,降幅较大。25年1-4月民企占比降至34.7%,央企占比44.4%,地方国企占比20.9%。从增速来看,央国企权益销售额同比增速转正,同比分别增长1%、13%,民企同比-20%。

  2)拿地:24年百强房企拿地量持续收缩,25年1-4月拿地量与拿地强度明显提升。24年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30.6%,拿地强度为25.7%,同比-0.1pct;拿地金额集中度(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全国300城土地成交总价)为29.4%,同比-6.9pct。25年1-4月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同比+41.5%,楼面均价1.09万元/平,同比+37.1%,拿地强度39.2%,同比+13.7pct;百强房企拿地金额集中度回升至62.5%,同比+18.5pct。从企业类型来看,24年百强房企中民企拿地金额占比降至17.6%,同比-10.8pct;地方国企占比46.7%,同比+14.4pct;央企占比35.7%,同比-3.6pct。整体而言,有意愿、有能力拿地的企业仍然是央国企为主。我们认为,2025年头部的国央企预计将持续发力,持续在市场低迷期补充优质土储,中小规模房企和大部分民企则预计持续观望,待后市表现来决定是否提升投资力度。

  3)融资:行业融资规模同比下降,融资成本持续下行。24年全年房地产行业国内外债券、信托、ABS发行规模合计5653亿元,同比-18%,平均发行利率2.95%,同比-0.72pct。25年1-3月发行规模1187亿元,同比-24.6%,平均发行利率为3.22%,同比-0.07pct。25年全年行业国内外债券到期规模合计7746亿元,略大于24年的7703亿元,但明显小于23年的9580亿元和22年的8795亿元。25年1-4月已经到期偿还了2652亿元,占全年到期总量的34%,5-12月还有5094亿元待偿还,其中6、7月为两个到期小高峰,分别到期934、937亿元的国内外债券。

  行业财务指标分析:24年业绩、利润率、现金流均承压,25Q1压力犹存。

  我们选取了2024年申万板块所有102家A股上市房企作为样本分析行业整体财务表现。

  1)24年行业营收同比-21.0%,降幅大于23年(-0.9%)。自22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负增长,主要原因在于伴随着销售增速的放缓,房企结算在近两年也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21年下半年以来新开工持续走弱,按照2-3年的施工周期,24年行业整体竣工较弱,结算收入的降幅大于23年竣工大年。24年行业归母净利润-1590亿元,在继22年业绩同比-76.7%、23年同比-75.5%后,出现明显亏损,其中超过八成房企业绩出现亏损或下滑。业绩普遍下滑的主要原因有:1)结转项目毛利率低。2)市场景气度持续下行导致资产和信用减值计提规模进一步增加:24年行业资产减值损失97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572亿元,分别较23年增加218、415亿元。3)非并表合作项目收益减少:行业投资收益为142亿元,同比-62.9%。4)三费率同比+1.8pct至9.8%,其中由于货币资金规模下降、利息收入减少,行业整体财务费用同比+14.1%,财务费用率同比+1.3pct。25Q1行业营收同比-7.5%;归母净利润-93亿元(24Q1为盈利11亿元),业绩仍然承压。待结转资源规模持续下降,25Q1末行业预收账款同比-26.4%,较24年末下降1.5%;预收账款/上年营收仅为0.76X,不足1.0X,且开发业务的结算利润率仍处于探底阶段,我们预计25年房企业绩仍将继续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2)盈利能力:8.3%、-8.0%,同比分别下降9.3、8.2pct;25Q1毛利率、净利率、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4.4%、-2.5%、-2.9%,同比分别下降2.6、盈利能力指标持续下行。24年行业毛利率14.6%,同比-2.5pct,由于亏损,净利率、归母净利润率为负,分别为-4.0、3.3pct。在行业整体亏损的情况下,24年行业ROE为-11.2%,同比-11.5pct。25Q1行业年化ROE同比-2.9pct至-2.6%。

  3)偿债能力:行业有息负债规模持续压降;现金短债比降至1.0X以下,行业短期面临一定偿债压力。24年年末行业有息负债同比-0.6%,25Q1同比-1.5%。24年末有息负债中短债占比为33.1%,同比+5.9pct,25Q1末降至32.1%。受销售回款、融资减少等因素影响,货币资金显著下滑,行业短期仍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25Q1末行业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分别为70.3%、91.6%,同比分别提升1.0、9.4pct,现金短债比为0.80X,同比-0.19X。

  4)现金流:24年现金流持续负增长,经营性、筹资性现金流持续承压。24年末行业货币资金同比-12.7%,连续四年出现负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下行导致房企销售端回款不畅、融资不到位(筹资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负),房企到位资金普遍承压。24年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1062亿元,同比-50.4%,主要是因为房企销售回款明显下降;筹资性现金持续净流出(净流出2155亿元),但较23年(净流出2924亿元)有所改善。25Q1经营性现金流改善,但筹资性现金流明显承压。25Q1末货币资金同比-5.6%。其中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211亿元,较24Q1净流出-1059亿元明显改善,销售回款虽然下降,但投资下降更多;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114亿元(24Q1为净流入213亿元),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0.1%、17.0%,融资规模同比减少。

  TOP20房企财务指标分析:房企间分化加剧,头部房企、央国企、区域深耕型优质房企在成长性、盈利能力、费用管控能力、财务健康程度均较高、现金流管理能力等方面均具备更大优势。24年头部房企(销售规模2500亿元以上)、央国企、区域深耕型房企的业绩仍能盈利,其他类型房企亏损;头部房企、央企在手现金正增长,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现金明显承压。

  1)24年TOP20房企营收同比-17%,增速较23年下降18pct,主要是因为24年房企竣工结算规模明显收缩,不过营收表现好于行业整体(同比-21%);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568亿元(23年为亏损844亿元),同期行业整体也同样出现亏损,TOP20房企整体减亏主要是由于碧桂园大幅减亏。房企间分化明显,头部房企(销售规模2500亿元以上)、央国企、区域深耕型房企的业绩仍能盈利,其他类型房企亏损。从未来业绩保障程度来看,24年末TOP20房企预收账款同比-21%,降幅小于行业整体水平(同比-26%);预收账款/营收为1.01X,明显高于行业整体水平(0.77X)。其中,地方国企、区域深耕型房企的业绩保障度相对较高,分别达1.15X、1.24X。

  2)盈利能力:24年TOP20房企的毛利率和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2.7%和-2.0%,同比分别下降0.3、2.0pct,毛利率略低于整体行业的14.6%,归母净利润率高于整体行业的-8.0%。规模较大的房企、央国企的利润率水平相对更高,2500亿元以上规模房企利润率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梯队,毛利率为17.8%,归母净利润率为6.4%;央企、地方国企毛利率分别为16.5%和12.7%,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4.0%、2.0%。费用控制能力明显分化,24年TOP20房企三项费用率为7.8%,同比+1.1pct,低于行业整体水平(9.8%),头部房企、地方国企和区域深耕型的房企三费率相对较低,注重提升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及内部经营效率。

  3)偿债能力:央国企、头部房企更加受益于融资放松,有息负债规模相对稳定;中小房企、民企爆雷不断,更加注重降杠杆,有息负债降幅较大。24年末TOP20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基本持平。1000~1500亿元、400~1000亿元规模的房企注重去杠杆,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分别下降4%、2%。反观2500亿元以上、1500~2500亿元规模的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1%、5%,融资仍然畅通。央国企的有息负债规模相对稳定,央企同比+1%,地方国企同比-1%,而民企有息负债规模同比-5%,降幅最大。从三道红线指标来看,24年末TOP20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7.7%,同比-0.2pct,净负债率108.9%,同比+21.1pct,现金短债比1.96X,同比+0.09X。销售规模在2500亿元以上、1000~1500亿元规模的房企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相对最低,现金短债比相对最高,且各项偿债能力指标均在24年有所改善。这两个梯队以央企、区域深耕型房企为主。从公司属性来看,央国企偿债能力相对更好。从区域布局策略来看,区域深耕型房企杠杆水平相对更低,且三项偿债能力指标在24年均有所改善。此外,央企低息融资成本优势显著。24年TOP20房企融资成本均值为3.9%,同比-0.4pct,央企的融资成本仅3.1%,同比-0.5pct。

  4)现金管理能力:头部房企、央企在手现金正增长,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现金承压。24年末TOP20房企在手现金同比-1%,连续四年有所下滑,降幅小于行业整体水平(-13%)。24年TOP20房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590亿元,较23年净流入增加383亿元;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2086亿元,净流出量较23年减少了789亿元。从销售规模划分来看,2500亿元以上规模房企货币资金同比增长6%,得益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3%,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规模减少。从公司属性来看,央企在手现金仍能保持正增长(同比+7%),民企、混合所有制房企在手现金明显减少(同比分别下降7%、13%),主要是因为融资受阻,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民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经营性现金流较23年有明显改善。投资建议:

  相比于2024年,2025年以来房企经营层面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百强房企销售降幅收窄,投资积极性明显回升。但考虑到当前楼市成交仍有波动、房企资金仍然紧张,我们预计2025年房企仍将以力求稳健经营为主。而且,在过去两年销售规模收缩、利润率持续探底的情况下,行业短期内业绩或持续承压,现金流也持续紧张。我们认为,地产从标的来看,一方面,流动性安全、重仓高能级城市、产品力突出的房企或更具备α属性;另一方面,得益于化债、政策纾困、销售改善等多


中银证券 夏亦丰,许佳璐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