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解释:监管机构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可解释性问题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9-10 10:54:28 评论:0

  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地采用人工智能(AI)正在改变其运营、风险管理和客户互动方式。然而,复杂AI模型的有限可解释性,特别是在用于关键业务应用时,对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构成了重大挑战和问题。可解释性,即模型输出向人类解释的程度,对于透明度、问责制、监管合规性和消费者信任至关重要。然而,深度学习和大语言模型(LLM)等复杂AI模型通常难以解释。虽然现有的可解释性技术可以帮助揭示复杂AI模型的行为,但这些技术存在显著局限性,包括不准确性、不稳定性以及对误导性解释的易感性。

  有限的模型可解释性使得管理模型风险具有挑战性。国际标准制定机构已发布——主要是高级别——模型风险管理(MRM)要求。然而,只有少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发布了具体的指导,而且它们往往侧重于用于监管目的的模型。其中许多现有指南可能并未针对先进的AI模型进行制定,并未明确提及模型可解释性的概念。相反,该概念体现在与治理、模型开发、文档记录、验证、部署、监控和独立审查相关的条款中。对于复杂的AI模型来说,遵守这些条款将具有挑战性。使用第三方AI模型将加剧这些挑战。

  随着金融机构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于其关键业务领域,金融监管机构有必要寻求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相关健全的模型风险管理与模型输出(MRM)实践。最终,可能需要在可解释性和模型性能之间做出权衡,只要风险得到适当评估和有效管理。允许使用可解释性有限但性能优越的复杂人工智能模型,或许能够使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并提升客户体验,前提是引入了充分的保护措施。对于监管资本应用场景,复杂人工智能模型可能被限制在特定的风险类别和敞口范围内,或受到输出下限的约束。监管机构还必须投入资源提升员工评估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以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发挥人工智能的潜力,同时不损害监管目标。


国际清算银行 Fernando Pérez-Cruz,Jermy Prenio,Fernando Restoy,Jeffery Yong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