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行业专题报告:国产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工业软件行业快速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10-30 19:04:32 评论:0

  投资要点:

  国内工业软件市场增长较快,研发设计类国产化空间广阔。工业软件作为现代工业制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为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2019-2023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20%,显著高于同期全球市场增速。目前,工业软件核心技术环节仍以欧美厂商参与为主,尤其在研发设计领域优势显著。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具有体量小、开发难度大、开发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等特点,是我国工业软件领域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当前国产化率仅为10%,国内厂商与国际巨头存在较大技术差距,国产替代空间较为广阔。我国生产控制类和经营管理类工业软件国产化率相对较高,但国内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由外资厂商占领,国内厂商需要加大在高端市场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

  外部扰动倒逼国产化提速,国内政策加码助力行业发展。自2018年起,美国对我国工业软件,尤其EDA等研发设计类产品,频繁实施“断供”

  等技术封锁举措,我国工业软件面临“卡脖子”的风险。近期,美拟全面限制对华出口“所有关键软件”,我国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紧迫性升级,将倒逼国内工业软件行业加速发展。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持续强化对工业软件行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各部门针对工业软件领域密集出台相关支持政策。2024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明确了工业软件和操作系统的更新目标。2025年4月,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工业软件等更新升级纳入“两新”政策支持范围,表明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及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加大对工业软件的投入,国内工业软件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AI与工业软件加速融合,驱动工业智能化不断进阶。AI加速向工业软件渗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新动能。近两年,国内头部工业软件厂商积极布局工业智能体,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经营管理,智能应用场景日益丰富。工业智能体具有自主决策、持续适应和人机协同三大特征,能够显著增加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潜力,驱动工业智能化不断进阶。IDC数据显示,工业企业中已经应用了大模型及智能体的比例,从2024年的9.6%,显著提升到2025年的47.5%。随着AI技术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工业智能体有望在更多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为工业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与此同时,政策端也在不断发力,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202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等。政策端释放红利,有望快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创新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投资建议:在国产替代层面,当前我国工业软件核心环节多被欧美厂商主导,国产化率较低。并且近年来,美对华工业软件领域频繁实施“断供”等技术封锁举措,这将倒逼国内工业软件加速发展,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在AI赋能方面,AI与工业软件正加速融合,国内头部企业纷纷布局工业大模型/工业智能体,有望快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软件创新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国产化与智能化双轮驱动,叠加国内政策持续加码,我国工业软件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期,建议关注国内核心工业软件环节(CAD/CAE/EDA/PLM/MES等)投资机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政策扶持力度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东莞证券 卢芷心,罗炜斌,陈伟光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