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行业周报:国产开源模型持续突破,国产AI竞争力增强
摘要:
国产开源模型领跑,AI生态有望加速繁荣。根据独立AI基准测试与分析平台Artificial Analysis最新榜单,国产模型Kimi K2Thinking、MiniMax-M2分别位列全球开源榜单第一、第二,且榜单前五名中国产开源模型占据四席(Qwen3235BA22B2507和DeepSeekV3.2Exp分别位列榜单第四和第五)。我们认为,国产AI产业正展现出从技术追赶到在特定领域实现差异化领先的强劲趋势。当前的技术迭代的重点集中在编程和Agent能力等方面,同时,国产模型更注重性价比和开源生态的建设。当前,国产开源模型在全球榜单上占据前列,特别是能在性能上比肩甚至超越GPT-5、Claude Sonnet4.5等国际顶尖模型,有益于推动AI普惠化,加速AI应用生态的繁荣,并且提高国际影响力。开源正在成为构建国产AI生态的关键驱动力,能够吸引全球开发者广泛参与,催生出更多基于国产模型的创新应用。
百度发布新一代昆仑芯,国产AI基建加速推进。11月13日,百度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M100和M300以及天池256超节点与天池512超节点。其中,昆仑芯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将于2026年上市;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的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任务,预计2027年上市。超节点方面,天池256超节点最高支持256卡极速互联,卡间互联带宽提升4倍、整体性能相比上一代产品提升50%;天池512超节点最高支持512卡极速互联,单个超节点即可支撑万亿参数模型训练。两款产品将于2026年正式上市。此外,百度公布至2030年的昆仑芯和超节点路线图。根据路线图,除本次发布的昆仑芯M100和M300以外,2029年将正式上市昆仑芯N系列。国产AI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展现出一种超越单点技术突破、转向构建体系化算力优势的叙事。我们认为,其核心趋势将聚焦于打造从底层硬件(AI芯片)到集群互联(超节点)的垂直整合体系,以“系统级性能”应对万亿参数模型训练与推理的极限挑战。这种围绕大规模、高效率、低损耗目标进行的全栈优化的国产AI基建方案,旨在从根本上解决AI算力成本与可获得性的核心瓶颈,为国内大模型厂商提供了摆脱外部依赖的底层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国产AI产业链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中国在AI技术浪潮中对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从中长期视角看,国产算力产业链已展现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开源及AI芯片的突破为国产AI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有望构建从模型训练、推理到场景应用的协同生态体系。随着AI技术应用的广泛普及与硬件性能的持续迭代形成良性循环,国产AI产业将进入一个可持续的增长周期。维持计算机行业“推荐”评级。建议关注:(1)国产芯片:海光信息(688041.SH)、寒武纪-U(688256.SH);(2)国产服务器:中科曙光(603019.SH)、神州数码(000034.SZ)、浪潮信息(000977.SZ)、紫光股份(000938.SZ)、软通动力(301236.SZ)。(3)AI应用:金山办公(688111.SH)、科大讯飞(002230.SZ)、卓易信息(688258.SH)。
风险提示:所引用数据资料的误差风险;AI投资力度不及预期;AI产品竞争加剧;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政策标准出台速度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