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5大信号:不少新变化

股票资讯 阅读:48 2025-02-14 19:59:44 评论:0

  事件:2 月13 日,央行发布《2024 年第4 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后文简称《报告》)。

      核心结论:本次报告的定调基本延续此前2024 年12.9 中央政治局会议、12.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的表述,包括“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等。但也有不少新变化、新提法,包括对外部环境担忧加剧,直言“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汇率方面重提“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结合央行1 月未降准、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操作,指向稳汇率仍是央行的重要考量,但倾向于认为,汇率压力对降息可能并非实质约束,必要时降息可能仍是货币政策的优先选择;新增“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指向央行货币调控“相机抉择”的特征更加突出;稳地产方面新增了“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应是指后续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等。此外,专栏1 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推动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开展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往后看,继续提示:货币政策时隔14 年再度转向“适度宽松”,2025 年货币宽松仍是大方向,央行也会“择机降准降息”。

      信号1:央行对全球经济仍然担忧,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进入降息周期后通胀有所反弹,“对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提出更多挑战”,除地缘政治风险外,新增强调了“财政与债务风险”;对国内经济保持乐观,认为“2025 年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有三点支撑,但对外部环境仍然担忧,直言“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

      >对于全球经济:央行仍然担忧,认为“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国别分化日趋明显”,同时“进入降息周期以来通胀有所反弹,对平衡经济增长和通胀提出更多挑战”。央行继续强调“地缘政治局势仍有较大不确定性”,新增强调了“多国面临财政与债务风险”。

      >对于国内经济:央行保持乐观,认为“2025 年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有三点支撑:

      一是支持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因素增多,二是国内需求具有较大改善潜力,三是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但央行也强调“国内需求不足、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等困难挑战也还存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要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此外,央行对外部环境的担忧明显增加,直言“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

      信号2:对于全球通胀,央行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回落,但进入降息周期以来通胀有所反弹”,全球通胀风险“仍需警惕”。对于国内通胀,央行指出“随着前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支撑价格回升的有利因素增多”,整体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央行继续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对于全球通胀:央行认为“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压力总体回落”,但进入降息周期以来“通胀有所反弹”。央行指出“2025 年地缘政治因素可能推升大宗商品价格,美欧工资涨幅仍高于消费价格涨幅,服务通胀具有粘性”等,整体通胀风险“仍需警惕”。

      >对于我国通胀:央行指出“随着前期一揽子增量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5 年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逐步落地显现”,“支撑价格回升的有利因素增多”,整体物价“有望延续温和回升态势”。中期看,央行表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实体经济供求关系有望更加均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总体稳定,物价保持基本平稳有坚实基础”。此外,央行延续强调“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

      信号3:货币政策定调基本延续2024 年12.9 中央政治局会议、12.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的表述,包括“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等。但也有不少新变化、新提法,包括重提“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新增“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等。往后看,继续提示:货币政策时隔14 年再度转向“适度宽松”,2025 年货币宽松仍是大方向,央行也会“择机降准降息”。

      >其一,货币政策定调延续去年12.9 中央政治局会议、12.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的表述,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强调要“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进一步确认2025 年货币宽松的大方向;>其二,汇率方面重提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结合央行1 月未降准、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操作,指向稳汇率仍是央行的重要考量,但倾向于认为,稳汇率工具箱充足,包括逆周期因子、发行离岸央票等,对降息可能并非实质约束,必要时降息可能仍是货币政策的优先选择;

      >其三,新增了“强化逆周期调节,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指向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相机抉择特征更加突出,未来降准、降息的节奏与力度可能会综合考量稳增长、稳物价、稳汇率、防风险。

      >其四,稳地产方面新增了“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应是指后续用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此外,央行还表示将“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

      信号4:四季度贷款加权利率延续回落,企业贷款利率再创历史新低,居民房贷利率降至3%附近。《报告》指出:12 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为3.28%、较三季度回落0.39 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利率为3.34%、较三季度回落0.17 个百分点,居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回落至3.09%、较三季度回落0.21 个百分点,两者均创历史新低。

      信号5:专栏1《进一步完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指出,未来将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推动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开展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专题对公开市场操作的改革方向进行了详细阐述,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明确主要政策利率,推动向价格型调控转型,明示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当前的政策利率,淡化MLF 政策利率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关系,向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二是开展国债买卖操作,丰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创设了买断式逆回购,有效盘活债券押品,增加可交易债券规模,且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不超过1 年,弥补了公开市场7 天期逆回购和1 年期MLF 之间的工具空白,进一步提高了流动性管理的精准性;三是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维护金融市场平稳,包括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在香港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等。

      风险提示:经济超预期下行,外部环境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熊园/穆仁文 日期:2025-02-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