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期落地 内需抓手明确

股票资讯 阅读:72 2025-03-05 15:21:12 评论:0

3 月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的中央加杠杆力度在本次会议中落地,包括专项债4.4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元(比上年增加3000 亿元)、赤字率拟按4%左右安排(赤字规模比上年增加1.6 万亿元),合计增量2.4万亿元。从这一财政安排来看,有几方面的特征,一是用途已被部分明确,如“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 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的过程中“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二是赤字提升占比最高:相比专项债(主要用于完成专项工作、专项工程,需要一定的收益率)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多数用于“两新”、“两重”),赤字所对应的国债、地方一般债有着更强的自由度。除此之外,本次会议明确2025 年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 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这将夯实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GDP 目标仍为“5%左右”,与去年一致,也与当下市场预期一致。今年一系列目标与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同的有三点,一是粮食产量目标提高(今年1.4 万亿斤左右,去年1.3 万亿斤以上),二是能耗指标要求提高(今年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去年为降低2.5%左右),三是通胀目标调低(今年是涨幅2%左右,去年为3%左右),通胀目标与当下实际水平更为接近,报告指出,要“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新型举国体制更为落地,科技与产业的部署与时俱进,如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到“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相比去年两会今年更强调“超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在2023 年2 月政治局就加强基础研究进行集体学习时也有提及)等。针对AI 浪潮,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从最近一段时间的动态来看,央国企、各地政府、企业都在学习、应用人工智能,已逐步从部署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我们认为,地方与产业的竞争有利于新型应用的诞生,行业亮点转化为宏观增长新支点的情形将加速到来。

    社会民生类政策是本次报告的重要亮点,也是促内需的根本举措,主要包括:(1)制定促进生育政策,发放育儿补贴;(2)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强化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保障;(3)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消费潜力;(4)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5)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6)加快构建技能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此外房地产“止跌回稳”仍为重点,如:(1)销售侧政策放松仍有空间,“因城施策调减限制性措施”;(2)通过供给侧的调整提振市场,“充分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土地利用方式,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3)进一步优化存量房收储的机制,疏通当下一些堵点,“在收购主体、价格和用途方面给予城市政府更大自主权”;(4)提供更多金融支持,“拓宽保障性住房再贷款使用范围”。

    总体来说,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基调与去年9 月末以来的政策风格相一致,注重打造积极的社会预期,面对外部局势“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将内需作为主要发力方向,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注重倾听市场声音”。近期PMI、工程机械、部分城市地产销售等维度已有一些乐观向好信号,对于今年宏观经济尤其是居民体感不妨更乐观一些。

    风险提示:特朗普针对关税的政策进程已经开启,中美之间的贸易形势存在具有更大不确定性的风险;投融资规范化对地方的影响并未消失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曹靖楠/孙国翔 日期:2025-03-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