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哪些新变化?

股票资讯 阅读:51 2025-03-05 15:21:12 评论:0

  事件: 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如何应对“更趋复杂严峻”外部环境的新变化?这可能是今天政府工作报告最核心的问题——在有效需求依旧不足的背景下,贸易和科技领域面临更大的冲击,这就需要政策进一步加码:

      科技领域要加速:“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新兴、未来产业已经成为破局全球竞争的关键,而科教兴国、创新引领发展也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贸易领域要积极:更加积极地稳外贸稳外资,对冲美国关税、贸易、投资政策对于中国的冲击。

      消费政策则储备很足,伺机而动:除了3000 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外,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还对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领域做了充分的政策储备。

      “出台实施政策要早、要足”:在政策落实方面,强调政策要前置,看准机会要一次性给足。而结合这几年政策的灵活性,如果不够,政策后续可能还会加码。具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五大信号值得关注:

      总量政策:面对不确定性“见招拆招”。当关税遇上两会,面对美方频繁的加征关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便给予了答案,这一次中国面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底气”更足、政策储备也更多。

      消费:“见招拆招”的一大“后手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出现的频次明显更高了,“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育儿补贴”、“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等“促消费”机制也正在完善中,可见消费这个“后手棋”已经备好。后续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之际,消费会择机出台。

      产业:科技的“含量”在边际提高。虽然“新质生产力”仍在重点工作排序的第二位,但是对于它的定调,多了“加快”二字,说明近期工作重心还是在科技。除了继续此前就强调过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也亟需巩固和加快发展。除此之外,与去年相似,“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推“科教兴国”(人才要素)被列在工作次序的第三位,科教兴国下构建“教育-科研-人才”的支持体系。

      货币:延续“适度宽松”基调,“与不确定性抢时间”诉求下,降准或迎来兑现窗口。第一,以关税为代表的外部“不确定性”已近在眼前,降准等总量工具或已迎来“适时”落地窗口。第二,近期国内利率、汇率风险均有所缓释,尤其是此前“抢跑”的国债利率普遍回调,再度为货币宽松留出空间。第三,财政、货币的协调配合是打好政策“组合拳”的关键一环,年初以来政府债供给压力显著上行。我们预计货币政策或将迎来“出招”时点,以降准为代表的总量操作或率先落地。

      财政:迎来三大“突破”。2025 年我国政府债规模将正式进入“13 万亿+”  时代,显示出新一年财政发力的最大“诚意”,背后伴随着三大亮点:

      第一个“突破”,是赤字率定在4%,不仅打破了我国财政史的赤字率最高纪录、3%赤字率隐形约束不再,同时也是历年目标赤字率的最大提升幅度。

      第二个“突破”,是随着新增专项债用途拓展到化债、土储等,新增专项债额度首次突破4 万亿元,不过若剔除掉化债的0.8 万亿元,今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比去年减少了0.3 万亿元。

      第三个“突破”,是特别国债首次以两种形式“亮相”,一类是用于“两重”、“两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1.3 万亿元);另一类是用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特别国债(0.5 万亿元)。

      风险提示:信息统计不完全;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张云杰/钟渝梅 日期:2025-03-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