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策加力 经济向“新”

股票资讯 阅读:84 2025-03-05 15:21:13 评论:0

  2025 年3 月5 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了哪些信号?政策如何发力?与往年有何不同?

      经济目标有何变化?2025 年GDP 目标增速5%左右,自2023 年以来保持不变。增长目标持平,即可以引导社会预期,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也有利于政策的可持续性,以便与“十五五”规划相衔接。2025 年CPI 目标增速2%左右,自2015 年以来长期保持3%之后首次调降。物价目标下调不等于降低要求,推动物价温和上涨还需要政策更加积极,预计边际加力,逐步加码。此外,就业目标持平,能耗目标小幅上调。

      积极财政怎么发力?2025 年预算赤字率升至4%,赤字规模增至5.66 万亿元,新增专项债扩至4.4 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追加至1.3 万亿,总体资金相比2024 年增加超过2.9 万亿元,力度明显提升。财政方向聚焦三条主线。一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加码“两新”、“两重”领域,同时补充银行资本金。二是,部分专项债的使用重回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三是,专项债券投向或向新兴产业基建边际倾斜。此外,财政留足政策空间,如果下半年稳增长仍有压力,不排除进一步提升财政力度的可能。

      宽松货币什么节奏? 货币政策延续稳健宽松方向,保持流动性充裕。我们认为,降准降息或根据经济金融形势、金融市场运行情况适时推进。

      短期来说,经济在去年四季度以来表现较好,降息可能性不大。中期来看,货币宽松方向明确,但不会大水漫灌式强刺激,降准降息节奏或渐进式、小步伐推进。

      “供给端”为何调整?一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用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促进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等“新三样”产业健康发展。二是,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节能降碳或继续推进。与以往供给侧改革相比,本轮改革或更多依靠市场化方式主导。

      改革深化和产业政策还需关注哪些?报告提出十大任务,亮点之处在于:

      第一,“扩内需”由去年的第三位置移居首位。第二,“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是相比去年的新增内容。第三,生态方面“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相比去年更加清晰。具体来看,财政关注零基预算改革提速,旨在腾出财力,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等。金融亮点在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预计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有望改善。此外,产业政策还需关注对科技创新、普惠养老和托育服务的支持。

      承上启下之年。2025 年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我们认为,宏观政策方向不断积极,但不会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政策发力以“高质量发展”为前提,传统经济要“稳”,新经济要“进”,而动力源于深化改革,所以供给端的调整和标志性改革值得关注值得期待。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政策不及预期。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荀玉根/梁中华/侯欢 日期:2025-03-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