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事件点评: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事件: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拟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
点评:
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持续攀升。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呈持续收窄趋势。截至2024年末,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降至1.52%,创历史新低。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净息差呈现逐季下行态势,2024年四个季度分别为1.47%、1.46%、1.45%、1.44%。净息差的持续下滑压缩利润空间,导致以利润留存进行内源资本补充的渠道受到阻碍。与此同时,在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中,部分行业风险有所显现,银行资产质量管控存在一定压力,加剧了银行资本补充的紧迫性。
补充资本是国有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迫切需求。国有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居主导地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柱。在当前稳增长政策全面推进的宏观环境下,承担着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发展的重要职责。然而,资本充足率成为制约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核心要素。依据巴塞尔协议,银行需维持特定水平的资本充足率,以保障稳健运营。截至2024年9月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95%、11.42%、12.23%、14.10%、10.29%、9.42%,四大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底线分别为9.0%、8.5%、8.0%,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为充裕,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与监管底线差距不足2个百分点。
本轮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资三大积极意义。一是更高的资本充足率意味着银行在面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潜在风险冲击时,具备更强的损失吸收能力,能够极大地增强银行经营的稳健性。二是有力促进信贷投放,助推经济增长。资本补充后,将充分发挥银行的资本杠杆撬动作用,信贷投放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银行可将更多资金精准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三是改善市场信心,助力银行估值修复。国家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注资国有大行,充分彰显了对银行业稳健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有望增强市场对银行股的信心。长期以来,受净息差收窄、资产质量担忧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股估值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轮注资有望推动银行股估值修复,提升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形象,吸引更多长期资金流入。
投资建议。拟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政策举措,有望为银行业稳健发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强大动力,后续需持续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资金使用效率。建议关注高股息、低估值、受益于特别国债注资的工商银行(601398)、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和建设银行(601939)。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导致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房地产恢复不及预期导致信贷需求疲软、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市场利率下行导致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