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关税2.0”两轮反制有哪些关注点?
研究结论
事件:当地时间3 月3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以"芬太尼滥用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将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再次加征10%关税,新措施将于3 月4 日正式生效。对此,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4 日作出回应,宣布自3 月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15%或10%关税,主要涉及大豆、高粱、水果、蔬菜等农产品。
现阶段美国对华加权税率大约是多少?根据美方海关数据测算,由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关税1.0”叠加拜登关税后的关税税率大约为12%。现阶段“关税2.0”已经加征20%,叠加最惠国税率,以及我们此前在《变为“累退税”的小额豁免条款,将如何影响对美出口?》提到的影响,现阶段对美出口加权税率可能达到约33.2%。
中方两次反制都是“非对称”的反制。这一概念可追诉到2024 年12 月4 日举行的“第20 届东京-北京论坛”,会上前央行行长易纲指出,面对关税与“小院高墙”从经济角度看不报复是最优解,但是从政治学来说或难对付国内的民意。相应地我们也看到,不论是2 月4 日,还是3 月4 日的10%关税,中国在关税的回应上并未以同等规模还击,而是辅以诸多其他非关税措施,如限制多项金属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将美国部分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名单;对谷歌等企业展开调查;海关限制部分企业对华输送产品资质;等等。
以2024 年的贸易数据推算,两次反制有几点值得关注:
(1)虽然关税规模并非讨论的重点,但第二次关税反制的力度明显强于第一次。第一批对美关税反制清单涵盖了煤炭、液化天然气、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及皮卡等商品,2024 年中国从这些商品上对美国进口的规模大约为139 亿美元,约占中国从美国进口总额的8.5%;第二批反制清单则全部为高粱、大豆、蔬菜等农产品,2024 年中国从这些农产品上对美国进口的规模大约为223 亿美元,约占中国从美国进口总额的13.6%。
(2)对国内供给端冲击影响整体可控。第一个清单中的商品,从美国进口的部分仅占对应商品总进口的3.1%。尽管其中可能有个别品类从美国进口的比例较高,但由于这些产品的国产化率普遍偏高,因此实际进口规模相当有限。以HS 编码“84335100”的联合收割机为例,2024 年从美国进口金额约为2174 万美元,占该商品总进口的14.8%,比例看似偏高。然而,实际上中国对联合收割机整机的进口需求并不强烈。据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收获机械分会秘书长宁学贵在“2018 年全国农机工业工作会议暨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五届七次理事会会议”上所述,我国现已发展成为联合收获机大国,农业生产所需的联合收获机95%以上为中国品牌,年产能高达20 万台。
在第二个反制清单中,除了大豆、高粱和棉花外,其余农产品征税对国内供给的影响相对有限。举例来说,以重量计算,虽然2024 年中国小麦、玉米、猪肉分别有17%、15.2%、17.4%的进口来自美国,但由于这三个品类的国内供给自主可控,实际上从美国进口的数量仅占国内年产能(基于2021-2024 年的算术平均数平滑波动)的1.4%、0.7%、0.7%左右。相比之下,大豆、高粱和棉花确实存在较大的进口需求。一方面,从美国的进口比例(按数量计算)分别为21.1%、65.6%、33.4%;另一方面,这些农产品的国内产能并不像前文提到的主粮那样远大于进口量,尤其是高粱和大豆,从美国进口的量明显超过国内产能。
(3)纳入反制关税清单的商品主要是美国仍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商品,例如能源和农业机械等。尽管其中部分商品对中国的进口需求并不大,主要是为了未来可能的谈判留出空间。此外,为了应对美方持续以芬太尼问题为由的情况,国务院发布了《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管控》白皮书作为正式回应。
风险提示:地缘形势变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