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进出口点评:抢转口接近尾声 出口拐点或将更早到来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8 09:02:55
评论:0
研究结论
6 月出口同比增长小幅回升至 5.8%(前值为4.8%,若未特别说明,后文括号中也均代表前值,全文增速均以美元计),强于市场预期(近1 个月Wind 一致预期为3.2%)。日内瓦谈判后对美直接“抢出口”是6 月主要的上行动力,但间接贸易的角度可以发现,“抢出口”动力已经接近尾声,这构成了下行力量,两者相互对冲导致同比增速升幅较为有限。
展望后续,市场普遍认识到了“抢出口”对下半年外需的透支,但对“抢转口”的关注存在不足,而我们认为,后者同样是出口研判的关键因素,或将导致下半年出口压力更大、拐点更早到来。具体来看:
日内瓦谈判后对美直接“抢出口”是6 月出口数据主要的上行动力,主要体现在各类消费品出口中,且参与者不仅有民营企业,可能还有日韩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这些都会构成对未来外需的透支。“抢出口”效应下,6 月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收窄至-16.1%(-34.5%),同时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45%以上是消费品(参考2023 年,包括下文提到的消费电子),消费品出口同比增速也明显回暖。
更进一步观察品类,可以发现不论是传统消费品(鞋靴、玩具、箱包、服装等),地产后周期产品(家具、灯等),还是消费电子(手机、音视频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当月出口同比增速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此外,中日韩供应链联系依然紧密的背景下,加工贸易进口加速可能说明外资对美“抢出口”动能较强,6 月进料加工当月同比增速为16.9%(12.1%),同时从日、韩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为10.9%、1%(-0.8%、-4.5%),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抢出口”的存在,这为6月数据带来增量,也对之后出口形成压制。
但也不难发现,6 月出口同比增速升幅较为有限,主要是因为随着原75 国关税豁免到期日(7 月9 日)逐渐逼近,“抢转口”已经接近尾声,7 月起这一不利因素将更加凸显,影响各类中间零部件出口增速。6 月中国通过韩国、印度、拉美等地区的对美间接贸易已经开始降温,对应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7%、9.4%、-2.1%(-1.2%、12.5%、2.3%)。这一现象影响的主要是中间产品出口,以电子产品为例,消费电子6 月出口当月同比增速企稳回升,但集成电路等中间品当月同比增幅却收窄,这一现象下半年或将持续演绎。
出口拐点可能即将到来。随着8/12 中美关税豁免到期日接近,叠加我们认为特朗普将75 国关税豁免延期至8 月1 日也依然无法延续“抢转口”动能,总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将在7 月再次回落。从2018-2019 年间“关税1.0”第三个清单,以及拜登关税的经验来看,实体经济作为“慢变量”,不会轻易下注特朗普关税政策退缩。这点已经体现在航运数据当中,6 月中旬亚洲-美国航线货运量的同比读数已经开始减弱,而欧洲-美国航线货运量在6 月下旬才开始减弱,中间的时间差主要源于航线所需的时间差(亚洲到美国西海岸所需时间大于欧洲到美国东海岸),共同锚定的时间可能均是7 月9 日。由此推断,即便美国把 75 国的对等关税豁免期从 7月 9 日延后至 8 月 1 日,中美间接贸易动能也难显著反转,亚洲和拉美地区尤其如此——新增的豁免窗口不足以走完贸易流程。
高技术行业出口有望持续在逆境中维持增长,形成结构亮点。6 月部分对美出口比例较低的机械交运产品表现却十分出色,如6 月汽车(含底盘)、船舶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2%、18.6%(5.3%、17.5%),增速再创新高,未来即便出口总量增速下行,这些彰显中国制造优势的新旧动能转换成果仍将不断涌现。
风险提示
美国进口需求超预期回落;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07-18
6 月出口同比增长小幅回升至 5.8%(前值为4.8%,若未特别说明,后文括号中也均代表前值,全文增速均以美元计),强于市场预期(近1 个月Wind 一致预期为3.2%)。日内瓦谈判后对美直接“抢出口”是6 月主要的上行动力,但间接贸易的角度可以发现,“抢出口”动力已经接近尾声,这构成了下行力量,两者相互对冲导致同比增速升幅较为有限。
展望后续,市场普遍认识到了“抢出口”对下半年外需的透支,但对“抢转口”的关注存在不足,而我们认为,后者同样是出口研判的关键因素,或将导致下半年出口压力更大、拐点更早到来。具体来看:
日内瓦谈判后对美直接“抢出口”是6 月出口数据主要的上行动力,主要体现在各类消费品出口中,且参与者不仅有民营企业,可能还有日韩外资企业(加工贸易),这些都会构成对未来外需的透支。“抢出口”效应下,6 月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收窄至-16.1%(-34.5%),同时由于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45%以上是消费品(参考2023 年,包括下文提到的消费电子),消费品出口同比增速也明显回暖。
更进一步观察品类,可以发现不论是传统消费品(鞋靴、玩具、箱包、服装等),地产后周期产品(家具、灯等),还是消费电子(手机、音视频设备、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当月出口同比增速均有不同幅度提升。此外,中日韩供应链联系依然紧密的背景下,加工贸易进口加速可能说明外资对美“抢出口”动能较强,6 月进料加工当月同比增速为16.9%(12.1%),同时从日、韩进口当月同比分别为10.9%、1%(-0.8%、-4.5%),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抢出口”的存在,这为6月数据带来增量,也对之后出口形成压制。
但也不难发现,6 月出口同比增速升幅较为有限,主要是因为随着原75 国关税豁免到期日(7 月9 日)逐渐逼近,“抢转口”已经接近尾声,7 月起这一不利因素将更加凸显,影响各类中间零部件出口增速。6 月中国通过韩国、印度、拉美等地区的对美间接贸易已经开始降温,对应出口同比增速分别为-6.7%、9.4%、-2.1%(-1.2%、12.5%、2.3%)。这一现象影响的主要是中间产品出口,以电子产品为例,消费电子6 月出口当月同比增速企稳回升,但集成电路等中间品当月同比增幅却收窄,这一现象下半年或将持续演绎。
出口拐点可能即将到来。随着8/12 中美关税豁免到期日接近,叠加我们认为特朗普将75 国关税豁免延期至8 月1 日也依然无法延续“抢转口”动能,总出口同比增速可能将在7 月再次回落。从2018-2019 年间“关税1.0”第三个清单,以及拜登关税的经验来看,实体经济作为“慢变量”,不会轻易下注特朗普关税政策退缩。这点已经体现在航运数据当中,6 月中旬亚洲-美国航线货运量的同比读数已经开始减弱,而欧洲-美国航线货运量在6 月下旬才开始减弱,中间的时间差主要源于航线所需的时间差(亚洲到美国西海岸所需时间大于欧洲到美国东海岸),共同锚定的时间可能均是7 月9 日。由此推断,即便美国把 75 国的对等关税豁免期从 7月 9 日延后至 8 月 1 日,中美间接贸易动能也难显著反转,亚洲和拉美地区尤其如此——新增的豁免窗口不足以走完贸易流程。
高技术行业出口有望持续在逆境中维持增长,形成结构亮点。6 月部分对美出口比例较低的机械交运产品表现却十分出色,如6 月汽车(含底盘)、船舶出口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8.2%、18.6%(5.3%、17.5%),增速再创新高,未来即便出口总量增速下行,这些彰显中国制造优势的新旧动能转换成果仍将不断涌现。
风险提示
美国进口需求超预期回落;假设条件变化影响测算结果。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王仲尧/陈至奕 日期:2025-07-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