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投资跟踪:如何看待银行股价和基本面的背离?
摘要
复盘历史,银行股价和基本面长期存在“背离”现象。这或是因为,在经济上行周期中,银行基本面表现较好,但银行股相较于其他高成长板块可能缺乏对资金的吸引力;而在宏观经济表现相对承压时,银行基本面有所承压,银行板块的防御属性突出,反而拥有超额收益。
目前银行基本面仍然承压,但市场偏好高股息策略下涨势亮眼。2025Q1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负增2.32%,较去年同期增速低2.97pct。而银行股估值正攀升至近年较高水平,截止7月11日,银行板块PB为0.75倍,处于近十年50%的历史分位数水平。
当前银行基本面持续筑底,但仍有边际改善。具体而言:
一方面,受益于存量高息负债集中到期和贷款定价下行趋缓,2025年净息差降幅有望显著收窄。综合考虑存款端成本改善与5月LPR下调10bp影响后,静态测算下预计2025年A股上市国有行、股份行净息差分别为1.34%、1.55%,分别较2024年末下行12、9bp。
另一方面,资产质量有望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实现改善。2025Q1末商业银行不良率录得1.51%,仅较2024年末上小幅行1bp;拨备覆盖率为208%,环比下行3.06pct,距离监管要求的150%还有相当充裕空间。但随着各项政策持续落地稳增长、提振内需,银行地产、城投产业链、零售不良生成预期有望逐步好转,资产质量指标有望改善。
资金面驱动下的估值修复是本轮行情的核心逻辑,而这一逻辑预计持续成立并支撑行情延续,具体而言:
一方面,低利率和资产荒背景下,银行高股息、类固收的优势凸显。银行股自2023年12月启动普涨行情以来,截止7月11日银行板块股息率仍有4.87%,结合其分红稳定、经营稳健的特性,投资吸引力明显提升。
另一方面,增量资金持续涌入,带动银行板块估值明显修复。今年以来,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新规等重磅政策落地,显著增加各类资金对银行股的配置需求。截止7月11日,银行板块PB估值为0.75倍,距离1倍PB仍有较大修复空间。
展望后续,政策红利释放下,险资入市、主动基金增配和被动基金扩容或将合力为银行股带来稳定增量资金,增强估值修复行情的可持续性。
基于以上,优质地区中小银行中我们重点推荐成都银行、常熟银行;国股行中我们重点推荐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震荡、不良风险大幅上升、净息差下行压力加大、测算结果可能与现实情况存在差异。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