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C电源系列二:液冷元年的“变与不变”
液冷引爆市场,我们怎么看。近期,液冷板块接力服务器+PCB+光模块等成为市场焦点。我们认为除市场找寻其他标的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液冷板块近期有诸多边际变化,行业加速落地,技术趋势明确。我们于25年1月发布《AIDC电源系列一》中强调“速率“及”功率“为当前AI发展的两大核心矛盾,而功率环节中,液冷是解决功率密度矛盾的钥匙。同时在25年3月发布《GTC大会前瞻》中,明确指出重视液冷方案升级。我们认为2025年是液冷技术从0-1突破的元年,产业趋势叠加技术升级,液冷将成为AI产业升级的下一主战场。
液冷边际变化:海外龙头业绩上调,新品持续涌现。7月30日,海外液冷龙头Vertiv公布25Q2财报,实现营收26.38亿美元,超过指引;同时上调2025财年营收、利润等多项指引,足见液冷需求对产业龙头的驱动力。从产业进展来看,近期适配液冷的机柜+交换机加速推向市场:采用全液冷机架式设计的GB300NVL72平台已于7月月初正式商用落地;不止于此,液冷在交换机等赛道也得到充分应用。
液冷底层逻辑:功耗提高+PUE政策助推。算力芯片快速迭代,单卡功耗大幅提升、多卡互联使得单柜功率密度提高,液冷趋势明确。英伟达GB200NVL72单机柜功率达140KW,华为CM384超级节点功耗接近500千瓦,均需要配置液冷。多个国家、国际组织发布相关政策,对电能利用效率(PUE)等指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液冷有效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促进PUE达标。
液冷供应链:海外龙头强势,国产势力崛起。液冷数据中心产业链由上游液冷零部件、中游液冷服务器及基础设施和下游液冷数据中心用户构成。我们认为机柜液冷是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具备系统化解决方案的公司未来会更具竞争力。但同时,零部件厂商也在加速推进认证。液冷零部件主要包括冷板、UQD、manifold、CDU、连接器、电磁阀、TANK等。其中冷板和UQD值得重点关注,冷板是散热模块中的核心部件,因材料成本较高且加工工艺复杂,成本占比较大。UQD在GB300中的用量相对于GB200显著提升。2025年处于产业链的关键认证期,后续重点关注相关厂商的送样,测试,订单落地催化,我们会持续跟踪。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功率”是当前AI发展的主要矛盾,伴随AI芯片性能提高,高功耗带来的发热现象制约芯片性能的释放,液冷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良药”,也是化解“功率”矛盾的重要技术路线。我们看好AI发展加速液冷技术渗透,预计数据中心液冷产业链将迎来“黄金时代”。建议关注:工业富联、英维克(通信组覆盖)、比亚迪电子、申菱环境、思泉新材、硕贝德、溯联股份、川环科技等。
风险提示:AI发展不及预期;液冷渗透不及预期;液冷行业竞争加剧。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