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日报:破云的最后一里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8-17 07:56:20
评论:0
利率债延续弱势,随着股市的上涨,债市正在溃败,预计10 年期国债在跌至年线前难有强势反弹。大盘已突破去年10 月8 日高点,股强债弱将持续,国债将继续面临调整压力,观察年线位置的支撑。后续展望:
股市大盘突破,商品蓄势待发,债市预计下跌后,年线附近震荡。
股票市场:A 股:随着上证指数突破去年10 月8 日的高点,最后仅剩2021 年2 月份3731.69 的高点未被攻破,一旦攻破意味着近10 年的套牢盘的解放以及技术面上涨空间的彻底打开,我们延续2 个月以来的判断:指数将以波动率放大的方式突破前期高点,多个大权重指数如创业板指、上证50、沪深300 等还未突破前期高点,上涨行情还未结束,3450 点缺口位置的支撑依旧有效,支撑未破,持续看多。但需要注意,一旦波动率抬升至历史高位,莫要追高!中长期的上涨趋势并未打破。
一是最近的政策倾向不断透露出未来财政支出的方向正逐步转向居民端发力,这是未来经济恢复潜力的基础。如最新的生育补贴,虽然力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开了先河的意义在于政策方向从投资端向居民端的转变。二是7 月的政治局会议对海外风险的定调较4 月份更为乐观,中美贸易谈判达成乐观结果仍是大概率事件。三是全球风险资产的强势并未有结束的迹象,无论是加密货币、海外股市都在贸易缓和、降息预期和强力财政的预期下持续上行,目前并没有走弱的形态和风险事件驱动出现,全球风险偏好的上行将助力A 股行过万重山。美股:PPI 数据大幅超过市场预期,通胀后续可能成为阻挡美股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是现阶段,随着美联储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以及就业市场的疲软,当下的通胀数据还无法使得9 月降息落空,这使得市场短期无视通胀超预期的韧性,美股上行将延续,直至美联储重新正视通胀风险。美国经济正经历贸易战“退烧”后的虚弱期,这给予了美联储降息的理由,也给了市场对未来身体恢复后重新振作的预期,预计“金发姑娘”在预期的引导下将重新回归舞台中央。从最近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中不难得出这样一副蓝图:增长放缓,但未衰退,就业疲软,但未断崖。蓝图给了美联储9 月降息的理由,同时贸易谈判的推进也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大幅降低,这也使得远期的增长并不悲观。自美联储放缓加息后,虽然名义上美联储仍然聚焦于通胀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值,并对2%的通胀目标信誓旦旦,但实际上一旦就业市场表现出疲软,联储的行动往往是积极和快速的,而通胀超预期更多是口头上的收紧。市场也因此对就业数据表现极为敏感,而对通胀数据有所钝化。
因此就业市场的疲软给予了正面临极大政治压力的美联储以降息的借口,9 月降息已被市场所定价。降息和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大幅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从债券市场来看,高收益债利差已回归至历史低位水平,并在近几周持续下行,这表明了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乐观,同时也刺激了企业的发债行为。目前企业发债增速加快,创下近5 年同期最高水平。从就业市场来看,挑战者企业计划裁员的声明数量已大幅降低至正常水平,中小企业在增加薪酬、职位空缺、薪资增长方面都有了环比回升的表现。我们 维持美国经济将继续表现稳健,美股将续创历史新高的判断。
外汇市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北京时间16:00 官方报7.1780,较前一日收盘下跌15 个基点。美国PPI 数据超预期,美元指数上涨,数据反映了关税正在通胀造成正向影响,通胀粘性极强,后续美国的通胀问题在未来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在目前的政治和就业疲软的压力下,市场对通胀的反应并不敏感,当下接着奏乐接着舞成为资金的选择。预计美元指数整体将延续震荡,下有基本面和通胀导致收紧预期带来的支撑,上有政治和就业疲软预期带来的压力。大的方向上,考虑到美国基本面的稳健,战略性看多美元或是更好的选择。
商品市场:文华商品指数小幅下跌-0.08%,,各大板块以下跌为主,但反内卷的领头羊多晶硅今日再次表现强势,显示了反内卷的上涨动能仍在。目前国内定价的商品仍在历史底部,考虑到股市风险资产的乐观情绪,和债市明显的走弱趋势,继续看空商品没有性价比,建议以7 月10 日低点为支撑,逢低做多。
重要政策及要闻
国内:1)央行:下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2)央行: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3)国家统计局: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 亿元同比增长3.7%。4)有数家光伏企业接到通知,参与下周二相关部门举办的座谈会。
国外:1)美国7 月PPI 同比上涨3.3% 预估为2.5%。2)美俄领导人会晤在即。
交易策略
债券市场:下行趋势,年线附近震荡。
A 股市场:创业板、科创版、上证50 将陆续突破前期高点。上证指数支撑上移至3540 点缺口位置。
美股市场:牛市不改,做多。
外汇市场:战略做多美元。
商品市场:看好7 月10 日低点支撑,逢低做多。
风险提示
1. 贸易战加剧
2. 地缘风险加剧
3. 欧洲主权信用风险爆发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冬冬/徐梓铭 日期:2025-08-16
股市大盘突破,商品蓄势待发,债市预计下跌后,年线附近震荡。
股票市场:A 股:随着上证指数突破去年10 月8 日的高点,最后仅剩2021 年2 月份3731.69 的高点未被攻破,一旦攻破意味着近10 年的套牢盘的解放以及技术面上涨空间的彻底打开,我们延续2 个月以来的判断:指数将以波动率放大的方式突破前期高点,多个大权重指数如创业板指、上证50、沪深300 等还未突破前期高点,上涨行情还未结束,3450 点缺口位置的支撑依旧有效,支撑未破,持续看多。但需要注意,一旦波动率抬升至历史高位,莫要追高!中长期的上涨趋势并未打破。
一是最近的政策倾向不断透露出未来财政支出的方向正逐步转向居民端发力,这是未来经济恢复潜力的基础。如最新的生育补贴,虽然力度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但开了先河的意义在于政策方向从投资端向居民端的转变。二是7 月的政治局会议对海外风险的定调较4 月份更为乐观,中美贸易谈判达成乐观结果仍是大概率事件。三是全球风险资产的强势并未有结束的迹象,无论是加密货币、海外股市都在贸易缓和、降息预期和强力财政的预期下持续上行,目前并没有走弱的形态和风险事件驱动出现,全球风险偏好的上行将助力A 股行过万重山。美股:PPI 数据大幅超过市场预期,通胀后续可能成为阻挡美股上涨的主要原因,但是现阶段,随着美联储面临越来越大的政治压力,以及就业市场的疲软,当下的通胀数据还无法使得9 月降息落空,这使得市场短期无视通胀超预期的韧性,美股上行将延续,直至美联储重新正视通胀风险。美国经济正经历贸易战“退烧”后的虚弱期,这给予了美联储降息的理由,也给了市场对未来身体恢复后重新振作的预期,预计“金发姑娘”在预期的引导下将重新回归舞台中央。从最近公布的美国经济数据中不难得出这样一副蓝图:增长放缓,但未衰退,就业疲软,但未断崖。蓝图给了美联储9 月降息的理由,同时贸易谈判的推进也意味着不确定性的大幅降低,这也使得远期的增长并不悲观。自美联储放缓加息后,虽然名义上美联储仍然聚焦于通胀和就业的双重目标值,并对2%的通胀目标信誓旦旦,但实际上一旦就业市场表现出疲软,联储的行动往往是积极和快速的,而通胀超预期更多是口头上的收紧。市场也因此对就业数据表现极为敏感,而对通胀数据有所钝化。
因此就业市场的疲软给予了正面临极大政治压力的美联储以降息的借口,9 月降息已被市场所定价。降息和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大幅提振了市场风险偏好。从债券市场来看,高收益债利差已回归至历史低位水平,并在近几周持续下行,这表明了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乐观,同时也刺激了企业的发债行为。目前企业发债增速加快,创下近5 年同期最高水平。从就业市场来看,挑战者企业计划裁员的声明数量已大幅降低至正常水平,中小企业在增加薪酬、职位空缺、薪资增长方面都有了环比回升的表现。我们 维持美国经济将继续表现稳健,美股将续创历史新高的判断。
外汇市场: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北京时间16:00 官方报7.1780,较前一日收盘下跌15 个基点。美国PPI 数据超预期,美元指数上涨,数据反映了关税正在通胀造成正向影响,通胀粘性极强,后续美国的通胀问题在未来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但在目前的政治和就业疲软的压力下,市场对通胀的反应并不敏感,当下接着奏乐接着舞成为资金的选择。预计美元指数整体将延续震荡,下有基本面和通胀导致收紧预期带来的支撑,上有政治和就业疲软预期带来的压力。大的方向上,考虑到美国基本面的稳健,战略性看多美元或是更好的选择。
商品市场:文华商品指数小幅下跌-0.08%,,各大板块以下跌为主,但反内卷的领头羊多晶硅今日再次表现强势,显示了反内卷的上涨动能仍在。目前国内定价的商品仍在历史底部,考虑到股市风险资产的乐观情绪,和债市明显的走弱趋势,继续看空商品没有性价比,建议以7 月10 日低点为支撑,逢低做多。
重要政策及要闻
国内:1)央行:下阶段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2)央行: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3)国家统计局:7 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80 亿元同比增长3.7%。4)有数家光伏企业接到通知,参与下周二相关部门举办的座谈会。
国外:1)美国7 月PPI 同比上涨3.3% 预估为2.5%。2)美俄领导人会晤在即。
交易策略
债券市场:下行趋势,年线附近震荡。
A 股市场:创业板、科创版、上证50 将陆续突破前期高点。上证指数支撑上移至3540 点缺口位置。
美股市场:牛市不改,做多。
外汇市场:战略做多美元。
商品市场:看好7 月10 日低点支撑,逢低做多。
风险提示
1. 贸易战加剧
2. 地缘风险加剧
3. 欧洲主权信用风险爆发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冬冬/徐梓铭 日期:2025-08-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