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定期报告:煤炭股趋势上涨是否代表“再通胀交易”回归?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8-17 15:49:06 评论:0
  一、煤炭股趋势上涨是否代表“再通胀交易”回归?

      上周煤炭板块表现强劲,市场一度解读为“再通胀逻辑”的回归。然而若结合政策背景与定价特征来看,煤炭股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大宗商品价格系统性抬升,而是高股息资产的再定价。这一逻辑的强化,还与社保实缴政策的落地及国资地产的盘活密切相关,而“底线思维”则成为潜在的不确定性变量。

      煤炭股趋势上涨不是“再通胀交易”回归。再通胀交易的前提是政策推动PPI 回升,通过供给侧收缩或需求刺激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上行,从而驱动周期板块估值和盈利修复。高股息交易则建立在稳定甚至温和下行的商品价格环境中,市场更看重企业现金流与股息率对投资回报的贡献。从政策导向看,本轮煤炭股的上涨更符合后者逻辑。

      国务院近期政策重心是“反内卷”与“扩内需”,强调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与市场预期的“通过强制去产能推高PPI”的2016 年式政策有本质不同。因此,本轮煤炭股并非站在周期复苏的逻辑之上,而是受益于商品价格下行斜率放缓、现金流稳定,以及股息回报的投资性价比提升等因素提振。

      煤炭板块股息吸引力显著提升,资金“以息换险”。在无风险利率保持低位、债市稳定的背景下,煤炭股当前的分红优势极为突出:2024 年行业平均股息率超过5%,部分龙头企业甚至达到10%以上,远高于国债收益率和多数红利资产。这使煤炭股天然具备“股息替代”属性。事实上,过去一周市场整体风格中也出现类似信号:银行股走强、中小市值反弹、港股低波红利上涨,均体现出资金偏好正回归“现金流可见、分红覆盖风险”的防御性逻辑。

      政策强化“高股息交易”,社保实缴与国资地产盘活。上周,两项关键政策进一步巩固了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偏好。首先,社保实缴制度强化。最高法明确规定,任何“不缴社保”的约定均属无效,企业需承担补缴与经济补偿责任。这一政策夯实了社保资金来源,但也可能加重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压力。为了避免在外部关税冲击下进一步增加企业负担,国家在政策取向上更可能选择稳定原材料成本,而非通过推高PPI 来转嫁压力。这从侧面印证了煤炭股上涨并非“再通胀交易”。其次,国资地产盘活。

      《经济日报》金观平文章《推动城市低效土地再开发》中提出,“支持低效商业服务用地转型,有序推动集体低效用地整治入市。”此前,北京、上海等地已出现国资出售存量房源与“商办转租”的案例。这一政策意在以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财政开源,提升资金可用性,减轻对新增债务或地产价格上涨的依赖。这两项政策共同作用于市场定价:一方面控制成本端压力,另一方面改善财政与流动性环境,最终强化了高股息资产的投资吸引力。

      二、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此前判断不变,即在三季度风险偏好仍处高位、企业盈利分化进一步强化的背景下,市场有望延续偏强震荡格局。在配置上,继续坚持“进攻与防御并举”的思路:一方面,重点把握科技主线(AI、机器人、算力)所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另一方面,延续港股高股息红利资产的防御配置,并保持对券商与保险等非银金融板块的积极关注,以获取政策预期、交易活跃度和分红回报的多重支撑。

      风险提示:全球流动性超预期收紧,市场博弈的复杂性超预期,政策变化的节奏复杂性超预期等。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驰/张文宇 日期:2025-08-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