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深度报告:后关税时代 中国制造的全球竞争力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8-21 20:12:49 评论:0
  当关税成为常态:迎接全球贸易新格局

      随着美国与欧盟、日韩等贸易伙伴达成框架性协议以及新“对等关税”的生效,美国关税框架和全球贸易的新格局正逐渐形成,尽管部分针对特定商品的232 调查仍在进行,但关税的不确定性已经边际弱化。从目前达成的协议内容看,削减贸易赤字和推动制造业回流是特朗普政府的核心诉求。在税率层面的博弈之外,投资美国、增加自美进口以及开放本国市场给美国等话题,或是后续谈判的焦点。

      对等关税新进展:不同经济体差异收窄

      整体上,新版本“对等关税”平均约为20%,低于4 月版本的29%,叠加其他关税后,美国整体关税边际提升18.3%,其中中国、欧盟、加拿大和墨西哥为主要贡献;各国差异上,新版“对等关税”标准差(9%)低于四月版本(11%),对各经济体输美商品竞争力的影响有所弱化。其中,东盟内部拉齐至19%-20%水位,欧盟和日韩则统一调降至15%。当前环境下,美国进口商或有动力重新评估供应链切换的必要性,而进口价格则是其中核心之一,中国制造出口与出海的叙事面临一定挑战。

      再看中国制造:出口竞争力的“护城河”

      我们从价格出发,以全球出口份额表征替代难易度,从供应链布局刻画贸易灵活度,围绕“价格-份额-供应链”三大维度构建评估体系,从定量视角讨论电子、家电、纺服等十大关键行业的主要商品品类,以评估关税对其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1)价格优势:本轮关税博弈前后,中国HS10 位码商品价格优势均呈“右偏”分布,多数商品价格优势集中在0%-75%区间,或表明在进口商完全承担关税成本的极端假设下,中国多数商品仍有价格优势;从主要行业的细分品类来看,电子行业的音视频设备和半导体元件,轻工中的家具、纺服的帽类、电新的光伏和电力设备、家电中的小家电、机械行业部分品类以及摩托车等价格优势较为显著。

      (2)份额韧性:尽管有价格优势,但关税的不确定性或导致部分需求转移至其他国家或地区,短期被替代的难度取决于品类出口在全球的份额。综合来看,小家电、空调、手持工具和家具等兼具价格优势和市场份额,需求韧性或更强;其次,锂电和电子游戏设备虽然相较全球其他国家没有显著的价格优势,但出口额占全球份额高于50%,表明其品牌、性能及产品属性等亦带来了溢价和不可替代性。

      (3)产能弹性:在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框架下,关税风险尚无法完全消除,但供应链全球化正在对冲部分风险。在特朗普1.0 的经验下,关键制造业均已有部分外迁,东南亚为主要目的地,其中电子和家电的供应链全球化程度相对较高。

      后关税时代,部分核心商品或维持出口竞争力

    当前关税条件下,多数关键制造业商品价格优势仍存,美国进口商短期内更换供应商的性价比或不高,出口整体受关税影响的程度低于预期。中美贸易谈判未最终落定的当下,综合价格优势、全球出口份额和海外产能三大维度,部分电子家电(音视频设备、小家电、厨热、空调等),轻工纺服(家具、玩具、帽类),部分中游装备(光伏、电力、机械),汽车产业链(商用车和摩托车)的出口韧性或较强。

      风险提示:(1)美方关税政策超预期;(2)地缘政治冲突加剧;(3)美国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机构: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包承超/杨灵修/邓宇林/万清昱/潘晗 日期:2025-08-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