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专题:证券化率看牛市估值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8-22 17:52:05 评论:0
  证券化率指标—判断指数牛估值空间的一种参考

    本轮行情与分子端盈利表现出现一定错位。我们在2025 年7 月12 日发布的报告《剖析市场突破的核心动力》中指出,从交易行为、资金流向到制度支持,多重因素共同构筑了市场上行的内在基础。在宏观预期相对缺位的背景下,本轮行情与以往典型的“指数牛”存在相似特征:分子端盈利修复并未成为主导力量,指数突破上行更多依赖于资金承载力的增强与主题交易的活跃。因此,我们提出可将证券化率指标(股市总市值与GDP 之比)作为识别估值高点的有效参考工具。

      对比过去显著指数牛,当前估值空间充足

      历史经验表明,“大级别指数牛”多由流动性与估值扩张主导,分子端指标的参考价值有限。证券化率作为衡量金融市场深度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参数,在识别指数牛估值顶部区间时更具实用性:盈利改善驱动下,市值与GDP 同步上升,证券化率变化有限;而流动性驱动下,证券化率则显著抬升。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发达经济体和直接融资占主导的国家证券化率通常维持在1 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则更容易受到约束。中国作为大陆法系的发展中国家,其证券化率长期稳定在1 以下,在2005–2007 年与2014–2015 年的指数牛阶段,该指标分别上升至1.57 和1.16。当前证券化率为0.83,整体估值或仍有一定上行空间。

      后市前瞻:两市总市值有望延续扩张趋势

      我们认为,证券化率突破1 倍的位置应作为估值的重要关注点。尽管本轮行情的涨幅和斜率似乎难以与2005–2007 年或2014–2015 年的指数牛市直接相比,但若结合市场扩容因素来看,当前行情的强度并不逊色。展望后市,随着三季度起PPI 有望触底回升,分子端盈利修复的动力逐步增强;同时,流动性与政策预期仍将支撑估值扩张,市场可能迎来盈利与估值的“双击”。在这一背景下,指数中枢有望进一步上移,两市总市值增长态势有望延续。

      投资思路——双轮驱动,坚守自我

      行业配置“4+1”建议:

      (1)科技成长+自主可控+军工:液冷、机器人、游戏、AI 应用、军工(导弹、无人机、卫星、深海科技),此外关注与指数共振度较高的金融科技与券商板块。

      (2)受益于“PPI 边际改善预期+部分低位补涨”的顺周期品种扩散: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建材有望受益,保险、白酒、地产或存估值修复机会。

      (3)具备反内卷弹性、更“广谱”方向:本轮反内卷的范围已超越传统周期品,光伏、锂电、工程机械、医疗、港股恒生互联网等部分制造与成长方向同样具备中期潜力。

      (4)出海结构性机会:中欧贸易关系缓和(对欧洲出口占比高品种:汽车、风电等)及小品类出海(如零食等);

      (5)底仓配置:稳定型红利、黄金、优化的高股息。

      风险提示:宏观政策超预期;全球流动性及地缘政治风险;历史不代表未来。 机构: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韦冀星 日期:2025-08-2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