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申购月度观察(2025-09):新股发行节奏回落 网下打新参与度攀升
股票资讯
阅读:10
2025-09-01 08:40:35
评论:0
市场回顾:8 月新股供给收缩,网下打新参与度攀升
2025 年8 月,沪深交易所3 只新股启动招股,融资规模20 亿元,发行节奏环比回落;今年1-8 月,IPO数量52 只(同比+13%),融资规模603 亿元(同比+74%)。报价入围率仍在高位,8 月在94%;新股供给收缩下,创业板及主板新股网下询价参与热情升温,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抬升至近两年高位,公募、年金、私募账户仍是主要参与者。
2025 年8 月,主板、创业板分别有1 只、2 只新股上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中枢分别为188%、315%。中性假设下,以2 亿元A类账户为例,2025 年以来打新收益340 万元,打新收益率1.70%。
审核与融资:2025 年1-8 月,沪深交易所IPO募资规模超过600 亿元。
发行节奏:总体来看,2025 年8 月,各板块(不含北证,下同)IPO数量3 只(环比-50%),合计融资规模20亿元(环比-55%)。2025 年以来,IPO数量52 只(同比+13%);IPO融资规模603 亿元(同比+74%)。8 月北证有5 只新股启动招股,合计募资规模14 亿元,为近两年峰值。
项目储备:截至2025 年8 月末,A股各板块审核通过尚未发行项目49 个,拟募资规模合计552 亿元,其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新股拟IPO项目规模占比分别为36%、31%、26%。
询价与配售:新股供给收缩下,8 月网下询价参与热度抬升。
申购上限:近三月主板和创业板所有上市新股的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均集中在1-3 亿元;科创板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在5-10 亿元区间。
参与机构:2025 年8 月,创业板和主板新股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创近两年以来新高,其中,创业板8,068 个(+12%),主板9,264 个(+13%)。细分账户类型,公募、年金和私募账户参与数量居前。
入围率:新股报价入围率仍在高位,8 月在94%附近。细分账户类型来看,多数A类账户的报价入围率在95%附近或以上,其中,公募、养老金、保险资管、年金、社保账户的报价入围率稳定靠前。
中签率:2025 年8 月,仅有主板新股披露中签率,A/B类中签率分别为0.0081%、0.0080%,为近两年以来的低位水平。
涨幅与收益:8 月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仍在高位,创业板打新收益领先。
首日涨幅:2025 年8 月,主板1 只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为188%;创业板2 只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中枢为315%;本月无科创板新股上市。
破发比例:最近18 个月无新股于上市首日破发。
账户收益:据我们测算,中性假设下(入围率取90%),2 亿元A类账户在2025 年以来的打新收益340 万元,打新收益率1.70%。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的打新收益贡献分别约为26%、50%、24%。
涨幅预测: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有效预测指标
我们以2024-2025H1 期间上市的新股为样本,观察对于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有预测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1)上市前时点:预测效果较好的指标包括“市场涨幅”、“募资规模”和“发行市净率相对行业市净率的倍数”。2)询价前时点:预测效果较好的指标包括“市场涨幅”和“预计募资规模”。
风险提示
本文观点及结论均基于公开数据分析所得,对于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测算均基于历史数据及一定的假设条件,可能存在以下风险:1、新股发行制度和规则变化;2、市场参与机构变化;3、模型在样本外效果不及预期等。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钠平/胡骥聪/刘均伟 日期:2025-08-31
2025 年8 月,沪深交易所3 只新股启动招股,融资规模20 亿元,发行节奏环比回落;今年1-8 月,IPO数量52 只(同比+13%),融资规模603 亿元(同比+74%)。报价入围率仍在高位,8 月在94%;新股供给收缩下,创业板及主板新股网下询价参与热情升温,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抬升至近两年高位,公募、年金、私募账户仍是主要参与者。
2025 年8 月,主板、创业板分别有1 只、2 只新股上市,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中枢分别为188%、315%。中性假设下,以2 亿元A类账户为例,2025 年以来打新收益340 万元,打新收益率1.70%。
审核与融资:2025 年1-8 月,沪深交易所IPO募资规模超过600 亿元。
发行节奏:总体来看,2025 年8 月,各板块(不含北证,下同)IPO数量3 只(环比-50%),合计融资规模20亿元(环比-55%)。2025 年以来,IPO数量52 只(同比+13%);IPO融资规模603 亿元(同比+74%)。8 月北证有5 只新股启动招股,合计募资规模14 亿元,为近两年峰值。
项目储备:截至2025 年8 月末,A股各板块审核通过尚未发行项目49 个,拟募资规模合计552 亿元,其中,主板、创业板、科创板 新股拟IPO项目规模占比分别为36%、31%、26%。
询价与配售:新股供给收缩下,8 月网下询价参与热度抬升。
申购上限:近三月主板和创业板所有上市新股的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均集中在1-3 亿元;科创板新股网下申购上限金额在5-10 亿元区间。
参与机构:2025 年8 月,创业板和主板新股网下询价参与账户数量创近两年以来新高,其中,创业板8,068 个(+12%),主板9,264 个(+13%)。细分账户类型,公募、年金和私募账户参与数量居前。
入围率:新股报价入围率仍在高位,8 月在94%附近。细分账户类型来看,多数A类账户的报价入围率在95%附近或以上,其中,公募、养老金、保险资管、年金、社保账户的报价入围率稳定靠前。
中签率:2025 年8 月,仅有主板新股披露中签率,A/B类中签率分别为0.0081%、0.0080%,为近两年以来的低位水平。
涨幅与收益:8 月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仍在高位,创业板打新收益领先。
首日涨幅:2025 年8 月,主板1 只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为188%;创业板2 只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中枢为315%;本月无科创板新股上市。
破发比例:最近18 个月无新股于上市首日破发。
账户收益:据我们测算,中性假设下(入围率取90%),2 亿元A类账户在2025 年以来的打新收益340 万元,打新收益率1.70%。其中,科创板、创业板、主板的打新收益贡献分别约为26%、50%、24%。
涨幅预测: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有效预测指标
我们以2024-2025H1 期间上市的新股为样本,观察对于新股上市首日均价涨幅有预测能力的指标,结果表明:1)上市前时点:预测效果较好的指标包括“市场涨幅”、“募资规模”和“发行市净率相对行业市净率的倍数”。2)询价前时点:预测效果较好的指标包括“市场涨幅”和“预计募资规模”。
风险提示
本文观点及结论均基于公开数据分析所得,对于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的测算均基于历史数据及一定的假设条件,可能存在以下风险:1、新股发行制度和规则变化;2、市场参与机构变化;3、模型在样本外效果不及预期等。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钠平/胡骥聪/刘均伟 日期:2025-08-3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