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双周报:上半年上市险企归母净利润“四升一降”,银行业绩边际改善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05 18:40:05 评论:0

  投资要点:

  行情回顾:截至2025年9月4日,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1.93%、-3.56%、-3.89%,同期沪深300指数+1.80%。在申万31个行业中,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13、28位。各子板块中,西安银行(+5.12%)、太平洋(+12.18%)、中国人保(-2.76%)表现最好。

  周观点:银行:今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92万亿元,同比+1.04%;归母净利润1.10万亿元,同比增速为+0.80%,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增速均由负转正。上市银行业绩呈现边际改善的态势,第二季度的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均环比提升,利息净收入对整体业绩拖累减轻中收业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他非息收入重回正增长,ROE仍能维持10%以上,净息差降幅收窄,负债端压力普遍减轻,资产质量维持稳健。目前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7家公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招商银行、常熟银行、宁波银行等7家银行均为上市以来首次实施中期分红,银行板块的红利价值更加凸显。展望后市,资金向银行板块迁移的逻辑仍为确定性稀缺时代对相对安全边际的追逐,只要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的核心矛盾未发生根本性扭转,险资、被动资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增量资金对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股的配置需求就会持续存在,该逻辑在强化分红、驱动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红利与稳健基本面的共振下,正推动银行股实现估值重塑。

  证券:上半年,A股42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合计2518.66亿元,同比增长11.37%;净利润合计1040.17亿元,同比增长65.09%。行业呈现头部券商稳健、中小券商弹性大的格局。一方面,头部券商优势稳固。中信证券、国泰海通等十大头部券商营业收入均超百亿元。中信证券以330.39亿元营收位居榜首,各业务条线发展均衡,其自营业务收入上半年实现190.5亿元,同比增加62.4%,有力推动业绩增长。国泰海通在合并后业绩跨越明显,营业收入达238.72亿元,归母净利润157.37亿元,位居行业第一。另一方面,中小券商业绩弹性凸显,部分中小券商业绩实现爆发式增长。华西证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95.02%,国联民生增长1185.19%。经纪及财富管理、证券投资等业务板块的增长是其主要驱动力,如国联民生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140倍。总的来看,行业整体业务板块表现出色。经纪业务受益于市场成交活跃,沪深两市上半年成交额188.78万亿元,同比增长63.87%,带动券商手续费净收入提升自营业务方面,权益市场回暖为券商带来结构性投资机会,成为业绩增长重要支柱。投行业务虽有“马太效应”,但头部券商表现突出,中信证券在A股主承销规模及多板块股权承销规模排名市场第一。长期来看券商不仅受益于市场回暖的β弹性,还具备行业转型带来的α增长潜力,当前券商板块具备较高投资吸引力,可从长期视角把握券商板块投资机遇。

  保险:今年上半年,A股五家上市险企共实现营收1.33万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1781.93亿元,同比增长3.7%,除了中国平安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8%,其余四家险企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新华保险增速为33.5%领跑同业。负债端,各险企加大分红险产品推广力度,积极布局银保渠道,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实现高增长,驱动新业务价值显著提升。资产端,上市险企投资资产规模延续高增长态势,各险企加大权益市场布局,股票OCI占比提升,上半年资本市场回暖带动险企投资收益增长。中长期来看,行业估值仍有较大向上空间,政策层面持续释放利好,鼓励保险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支持险资加大权益投资比例,优化投资环境,为保险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筑牢政策根基,各险企有望演绎“资负共振”的逻辑实现估值修复。

  投资建议。银行:建议关注成都银行(601838)、宁波银行(002142)杭州银行(600926)、常熟银行(601128)、招商银行(600036)、农业银行(601288)、中国银行(601988)、工商银行(601398)和中信银行(601998)。保险: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寿(601628),新华保险(601336)。证券:浙商证券(601878)国联民生(601456)、方正证券(601901)、中国银河(601881)、中信证券(600030)、华泰证券(601688)、国泰海通(601211)。

  风险提示:贸易战引发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银行海外业务收益受损风险敞口扩大的风险;关税战贸易战扰乱产业链供应链,银行对相关企业信贷投放回笼困难,资产质量恶化的风险;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银行资产质量承压的风险;代理人流失超预期、产能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长端利率快速下行导致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超预期下滑的风险等。


东莞证券 吴晓彤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