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系列研究(二)-显示行业深度:微显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与应用前景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12 20:18:34 评论:0
  本报告导读:电视、IT 和手机等消费电子普及推动显示技术快速发展,但传统领域已进入存量竞争;同时,VR/AR 等新兴应用对高分辨率、小尺寸、低功耗的近眼显示需求激增,叠加半导体发展,微显示技术成为未来增长的新方向,形成增量市场。

      微显示技术带动增量市场,年复合规模增速有望超20%。微显示的原理在于将半导体工艺和显示技术相结合,根据GMI 数据,2023 年该市场规模24.1 亿美元,2024-2032 年CAGR 预计将超过20%。其中,AR/VR 头戴设备、智能眼镜等近眼(NTE)设备细分市场占行业收入45%以上,已成为核心视觉交互方式,驱动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该赛道。平视显示器(HUD)为第二大细分市场,目前诸多汽车厂商在中高端车型中集成OLED 微显示HUD,同时配合AR 辅助驾驶、夜视系统等,形成新的用户交互界面。

      不同微显示技术各有优劣,应用场景却常有竞争重叠。微显示技术分两类,一类是LCD、Micro OLED、Micro LED 等基于自发光或透射/投射原理的技术,主要由面板厂商主导;另一类是LCoS、DLP、LBS 等基于反射或扫描原理、用于投影的技术,主要由芯片厂商或光学设备厂商提供解决方案。虽然这两类技术在核心原理和主导厂商上不同,核心优势存在差异,但在多个前沿应用领域存在显著的重叠和竞争关系。

      Fast LCD 叠加Mini LED 背光,显著提升了LCD 的应用效果,且LCD 制造工艺成熟,成本较低,推动了LCD 在微显示领域的广泛应用。

      Micro OLED 结合了面板和CMOS 技术,显著减小了屏幕体积和重量,大幅提升了像素密度,但目前显示效果更好的RGB OLED 工艺还有待突破。

      Micro LED 有效解决了Micro OLED 的主要短板,在耐用性、亮度、对比度及灵活拼接等方面表现更优,目前量产主要瓶颈在于“巨量转移”技术。

      LCoS 技术成熟度高,已实现量产落地,如问界M9 搭载的2K 车规级LCoSAR-HUD、Meta 首款采用LCoS 的消费级AR 眼镜—Meta Celeste。

      DLP 主要应用于投影仪市场,其核心在于数字微镜器件(DMD)组件,德州仪器在此领域占据垄断地位。

      LBS 使用RGB 激光器作为光源,搭配MEMS 进行扫描成像,兼具体积小、效率高、高色域和高对比度的优点,在AR/VR 眼镜和车载AR-HUD这两个对体积、亮度和功耗要求苛刻的领域备受青睐。

      上述技术路线百花齐放,但从下游最主要的VR/AR 市场来看,LCD/MicroOLED/Micro LED 仍是主流。

      从VR 产品来看,LCD 性价比高仍占主导,Micro OLED 在苹果推动下占据高端市场。Trend Force 预估到2030 年,采用LCD 和Micro OLED 技术的VR/MR 设备出货量将分别达2360 万台和870 万台。

      从AR 产品来看,市场主流仍为自由曲面或Birdbath+硅基OLED,但亮度与色彩仍有限。考虑到体积和功耗,光波导+Micro LED 或称为未来趋势。

      Trend Force 预估到2030 年,采用Micro OLED 和Micro LED 技术的AR设备出货量分别可达638 万台和1122 万台。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技术路线不确定性风险。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淋/肖洁 日期:2025-09-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