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8月金融数据点评:存款非银化延续,贷款投放或“价在量先”
M2-M1剪刀差持续收窄,存款非银化趋势延续
8月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6.00%(环比+0.4pct)、8.80%(环比持平),M2-M1剪刀差延续收窄。8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少增1600亿元,居民存款和财政存款分别同比少增6000亿元和3687亿元,非银存款同比多增3090亿元,存款非银化趋势延续。2022-2023年银行吸收的高息定存到期后一方面分流至理财、保险等资管产品,资管产品投资银行同业存款,另一方面股市赚钱效应带动居民资金入市,沉淀第三方存管存款。此外,存款非银化或重塑银行间流动性格局,表现为小行居民定期存款转化为大行非银存款,大行流动性更充裕,但负债稳定性弱化。
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下降,政府债和人民币贷款形成拖累
8月社融新增2.57万亿元,同比少增4630亿元,存量增速为8.8%(环比-0.2pct)。(1)贷款:人民币贷款(社融口径)当月新增6233亿元,同比少增4178亿元。(2)表外三项:信托贷款同比少增134亿元;8月末1M国股银票转贴现利率快速上行,反映银行收票力度减弱,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当月增加1974亿元,同比多增1323亿元。(3)直接融资:8月新增政府债规模1.37万亿元,同比少增2519亿元,主要源于2025年政府债发行节奏与2024年错位,政府债高基数效应对社融拖累或延续至年末;企业债同比少增360亿元,或源于债市利率上行,发债成本抬升;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325亿元。
人民币贷款:价在量先,银行贷款投放更注重量价平衡
8月人民币贷款(金融数据口径)新增5900亿元,同比少增3100亿元,对公居民贷款双双走弱,分别同比少增2500亿元和1597亿元。
1、企业:总量欠佳,结构优化,短贷对票据形成一定替代。(1)中长贷:8月新增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化债对企业中长贷拖累减弱。(2)短贷层面,8月制造业PMI边际回升,经济景气度弱修复,对公短期贷款增长700亿元,是近五年来同期首次正增长,环比增加6200亿元,同比多增2600亿元;(3)一般性贷款增长不佳的情况下,银行并未选择通过低收益票据融资冲量,盈利导向更强,票据融资同比少增4920亿元,为对公贷款主要拖累项。2、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同比少增,后续观察政策对居民信用的提振效果。8月居民贷款同比少增1597亿元。8月为地产销售淡季,中长贷当月新增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短贷当月新增105亿元,同比少增611亿元,消费贷定价下限锁定后,银行以价换量行为减弱。后续伴随消费贷经营贷财政贴息政策落地,叠加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地产限购政策放松,或能提升居民部门加杠杆意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9月信贷节奏有所恢复,或有一定企业短贷冲量。从资金属性、竞争格局、安全边际、红利策略四维筛选银行股,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渝农商行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银行转型不及预期。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