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定期报告:谁能再顶起来?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14 21:31:46 评论:0
  本周上证指数涨1.52%,创业板指涨2.10%,恒生指数涨3.82%。成长风格表现强于价值风格,小盘股涨幅居前。本周全A 日均交易额23240 亿,环比上周有所下降。

      从结构上看,符合自8 月22 日我们提出“港股科技(中概互联)会跟上来”的观点。

      同时,本周上证综指再度冲击前高,客观而言:一方面我们也认可“牛市并未结束”,9 月大盘指数将继续维持强势;另一方面,站上3800 点已基本符合我们对于本轮流动性牛市的心理预期,当前“水牛”行情正在经历“牛摆尾”阶段,后续持以跟踪态度,虽有可能进一步向上,但眼下对于短期大盘指数进一步向上空间已经难以合理预估。在此,我们依然强调:1、“慢牛”转“快牛”甚至形成“疯牛”实则不可取;2、向上空间进一步打开还是有赖于“三头牛”(从流动性牛-基本面牛-新旧动能转化牛)在未来一年的逐步兑现。

      对于当前大盘指数而言,下周重要事件在于美联储9 月17 日降息。目前看,市场一致预测美联储将于9 月17 日将基准利率下调25 个基点。对于中国资产而言,本次降息大概率属于预防式降息,眼下来看港股资产受益程度将更加明显,同时我们目前没有观测到在美联储降息之后,国内会有重大刺激政策落地的信号。具体而言:

      1、美联储9 月大概率不会降息50BP,意味着依然是预防式降息而非衰退式降息。

      目前根据CME 利率期货隐含的降息预期,年内剩余的三次(9 月、10 月和12 月)大概率连续进行三次25BP 的降息。事实上,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始终弥漫在“衰退”氛围之中,随着美国8 月PPI 环比意外转负,为四个月来的首次,结合8 月非农就业仅增加约2.2 万个岗位,远低于市场预期,失业率攀升至4.3%,创近四年来新高,9 月若降息50BP 被视为传递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的重要信号。值得注意的是自1987年以来,美联储每次以下调50 个基点开启降息周期之后,美国都对应发生经济衰退定价,分别发生在2001 年1 月、2007 年9 月、2020 年3 月、2024 年9 月。

      2、美联储9 月大概率降息是否意味着步入”降息周期”,持续推动美元资产向非美资产的回摆,进一步助推A 股“流动性牛市”。从目前看:若库克最终被罢免并由亲特朗普的官员取代,加之其已提名的沃勒、鲍曼及即将进入的米兰,将使特朗普阵营在美联储理事会中占据绝对多数(美联储理事会共7 人),从而实质性控制货币政策决策核心。这将彻底破坏美联储长期以来的非政治化传统,使利率决议和金融监管直接服务于政治议程,而非经济理性。我们认为在美经济维持相对韧性的前提下步入“降息周期”显然对A 股是有益的,但当前全球定价资源品基于“美联储丧失独立性”的定价,短期来看多少是有被透支的。

      面向9 月,我们此前认为:在不调整“反杠铃超额”与“Q3 胜负手是创业板指和基于产业逻辑科技科创”的大观点下,结构风格会更加均衡。根据独家构建的“A 股高切低行情指数”,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该指标已经出现触顶回落,意味着低位补涨的可能性在上升,这点在近期A 股科技内部的高切低也较为明显,也可以预看到9月上旬降息对部分资源品与9 月下旬中秋国庆假期+国补落地对消费板块的边际积极定价影响。同时,我们重点强调的是:结合今年以来的A/H 轮动上涨特征+9 月大概率降息+互联网竞争边际影响趋缓,这或暗示:此前我们提出的“港股科技(中概互联)会跟上来”的观点在9 月会得到体现。具体而言:

      1、从交易视角,目前从A 股成长/价值、科技/顺周期、A 股高位科技/低位科技与创业板指/恒生科技的多方位视角来看,恒生科技的概率最高,规律也最明显:60日滚动的收益率差值来看,当创业板指的涨幅领先恒生科技20pct 以上,往往意味着恒生科技的相对收益迎来反转,目前这一收益率差值已经收缩至31pct。

      2、从资金视角,近期南向资金加速流入,今年净流入接近1 万亿元,9 月初南向资金在结构上仍以流入互联网(阿里、腾讯、美团等)和汽车(小米集团、理想、比亚迪)为主;同时,大量资金通过恒生科技/恒生互联网ETF 大幅净流入,7 月至今累计净流入达到476 亿元。近期外资对于中国资产的关注度正在明确提升,从“不关注”到“关注”再到“加仓”,以港股为代表中国资产会进一步得到外资的增持。

      3、从逻辑视角:9 月美联储降息将直接缓解港股自8 月份以来面对的流动性困境。

      历史上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内,包括港股在内非美资产都是有明显上涨动力的。同时,在基本面层面,根据市场一致预期的盈利预测结果,2025 年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的预测净利润分别从年初的6313 亿元和2.37 万亿元,上修至7044 亿元和3.06 万亿元,分别环比提升11.58%和28.86%。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机构: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荣雄/邹卓青/黄玮宗 日期:2025-09-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