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新型储能专项方案+消纳新政落地,市场机制助力行业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16 22:14:16 评论:0

  事件点评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行动方案主要涉及总体目标、应用场景、利用水平、创新融合、标准体系、市场机制等方面。行动方案指出,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192号,以下简称《通知》)。文件明确,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聚焦技术突破,破解新型储能发展痛点。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刚需”,当前仍面临“成本高、寿命短、场景适配性差、安全隐忧”四大痛点。《方案》针对这些痛点,明确要求“以技术突破驱动规模化应用”,重点聚焦长时储能技术,解决风光电“间歇性”难题,将长时储能≥8小时技术列为攻关重点,涵盖新型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等;高安全性技术,破解“储能起火”焦虑,要求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推动本质安全材料、智能监测与预警技术、高效灭火与隔离技术等发展;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提升系统效率,推动储能与新能源、电网、负荷深度协同,需突破数字孪生技术、AI调度算法、源网荷储一体化控制技术等;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降低全周期成本,随着早期储能电池逐步退役,强调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重点发展梯次利用技术、高效拆解与再生技术、材料再生工艺等方面。

  应用场景多维拓展,释放新型储能多元价值。《方案》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及退役火电厂场地等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促进新能源电站与配建新型储能联合运行,研究煤电机组与各类新型储能项目联合运行;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在关键电网节点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建设,加快构网型储能示范应用,推广配电网新型储能及电网替代型储能;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聚焦工业园区、算力设施等场景,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等应用模式,研究新型储能参与需求响应;培育试点应用场景,依托前沿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同时,推动新型储能利用水平提升,创新调控方式;合理提升调用水平,优化调节资源调用序位;提高调度适应能力,新型储能电站需符合运行要求、具备调节能力并规范配置系统。《通知》聚焦绿电直连、零碳园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就近消纳模式,明确项目需满足界面清晰、计量准确、新能源发电占比达标等条件,公共电网依接网容量保障供电。

  助力其能源保障与模式创新,新型储能成数据中心电力供应“新刚需”。数据中心是能耗大户,2025全年全行业IDC用电量大约为2000亿千瓦时,随着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预计这一数字将来会持续攀升。除了用电量大,数据中心对供电可靠性及电能质量要求也极高,在此背景下,大规模储能等不间断电源备电系统已成为保障零碳数据中心电力供应的“新刚需”。《方案》的实施将初步建成“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多元储能体系”,推动风光储一体化、微电网、虚拟电厂等新型能源组织模式快速发展。《通知》明确公共电网依接网容量保障供电,这为数据中心通过配置新型储能、参与绿电直连等模式提升新能源消纳比例、保障供电稳定性提供了政策依据,推动数据中心与新型储能在就近消纳场景中协同发展。

  完善价格机制,助力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发展。为促进新型储能更好适应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行动方案》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鼓励各地区因地制宜研究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推动完善新型储能等调节资源容量电价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市场机制的方向。同时,要求各地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现货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合理形成新型储能充放电价格。此外,《通知》明确,就近消纳项目,实行按容(需)量缴纳输配电费,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输配环节的电量电费。月度容(需)量电费计算方法为:容(需)量电费=按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项目使用公共电网时视同工商业用户,暂按下网电量缴纳系统运行费,逐步向按占用容量等方式缴费过渡;暂免缴纳自发自用电量的政策性交叉补贴新增损益。按照完善后的价格机制,就近消纳项目接网容量越小、需要缴纳的稳定供应保障费用就越少,这将有效引导项目通过挖掘灵活调节能力、自主配置储能等方式,提升自身平衡能力,减轻系统调节压力。

  投资建议:储能行业也有望成为新能源领域新的增长极,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看好新型储能技术攻关相关领域,建议关注行业龙头阳光电源、德业股份、上能电气、昱能科技等;海外拓展的海博思创、固德威、阿特斯等;建议关注锂电产业链相关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此外持续看好数据中心算力电力协同大趋势,建议关注中恒电气、禾望电气、蔚蓝锂芯、科华数据等;看好参与就近消纳项目计量装置、功率预测、电网接入设备研发及供应的企业,如国电南瑞、国能日新、泽宇智能、正泰电器、双杰电气等。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 贺朝晖,周涛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