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主题复盘 | 机器人持续大涨,光刻机异军突起,无人驾驶也有不俗表现
一、行情回顾
市场全天低开高走,创业板指午后涨超2%,权重股宁德时代创历史新高。机器人概念股持续走强,均胜电子、首开股份等多股涨停。半导体、光刻机概念股拉升,波长光电等涨停,中芯国际盘中创新高。智能驾驶概念继续活跃,中原内配、山子高科等涨停。下跌方面,零售股集体调整,三江购物跌超8%。个股跌多涨少,沪深京三市约2800股飘绿,今日成交2.4万亿。
二、当日热点
1.机器人
机器人概念今日继续大涨,首开股份11天10板,上海建工4连板,万向前潮3连板,均胜电子、银轮股份等2连板。
据界面新闻报道,9月16日,美国人形机器人新锐企业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的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90亿美元,比B轮融资后的26亿美元估值大幅攀升,英伟达等跟投。
国泰海通指出,FigureCEO此前表示,其人形机器人将在未来四年内实现大规模部署,在新工厂具备年产10万台机器人的能力。他预测,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人形机器人将超越人类在大多数工作上的表现,使所有工作成为一种选择。
东方证券预计特斯拉OptimusV3即将于4季度发布,后续预计零部件供应商定点也将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逐步落地。随着2026年起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在百万级销量目标指引下,预计能够获得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订单的零部件公司未来将具备较大增长弹性。
2.光刻机
光刻机概念今日大涨,永新光学一字涨停、波长光电、凯美特气、利和兴等涨停。
据上证报9月17日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国际正在测试由上海初创公司宇量昇制造的深紫外光刻机。正在测试的这款机器采用的是浸没式技术,类似于阿斯麦采用的技术。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尽管中芯国际的试验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目前尚不清楚该机器是否以及何时能用于大规模芯片生产。
同日中华网报道,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杨建文在15日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头部企业需扛起“卡脖子”技术攻关责任,聚焦芯片等关键领域,联合高校院所打造创新联合体,加速研发自主可控安全芯片以突破垄断。
中泰证券表示,2024年全球前道光刻设备市场规模预计为315亿美元,其市场份额在晶圆生产设备中占比为20%,仅次于刻蚀、薄膜设备。光刻机价格昂贵,ASMLEUV光刻机单价约1.5亿-2亿美元。光刻机由光源、照明系统、投影物镜、工件台等部件组装而成,核心部件技术难度高,被海外厂商垄断,目前大陆厂商陆续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据此前YoleGroup预测,到2030年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中的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21%提升至30%。近期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公布的25Q2产能稼动率分别达92.5%和108%,也显示了国内半导体供需未失衡,产能扩充存在充分需求支撑。产能扩充意味着持续的半导体设备需求,国产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成长。
3.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概念今日活跃,山子高科4连板,时空科技、中原内配等多股涨停。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公布关于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方案提出,从供需两端发力,推动汽车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同时推动智能网联技术产业化应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另据媒体此前报道,工信部将于本周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公开征求意见,标准拟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进行精细化管理,并进一步分类,例如单车道、多车道、领航辅助等。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标准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
长江证券表示,智驾升级开启新周期,智驾平权有望重估整车。智能驾驶将成为继电动化又一轮格局重塑的机遇,强智驾整车有望获取更高份额,同时加速数据积累进一步提升自身AI能力。整车方面,强智驾和强新车周期主机厂具备较强确定性。
除上述热点外,国产芯片、光伏、大金融、有色金属等都局部表现;跌幅方面,医药、大消费等跌幅居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