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系列报告之汽车行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下的智能化、全球化新机遇
汽车产业贡献显著,取代土地财政成为经济发展新支柱。2021年以来,受到商品房销售低迷、房企拿地意愿和能力下降的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规模大幅缩减、占比持续下降,土地财政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正为经济注入全新活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方面,汽车产业对GDP贡献显著,2013-2024年中国汽车重点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51万亿元增长至4.45万亿元,占GDP比重稳定在3%以上,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另一方面,汽车产业因产业链长、关联度高、辐射面广能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是就业市场的稳定器。
十四五回顾:自主品牌新能源发展的黄金时代。政策延续支撑内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政策从单一的直接补贴转向税收优惠、产业规划、市场规范等多元化支持,主要围绕以旧换新补贴、新能源汽车下乡、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三个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渗透率快速提升,2024年销量1286.59万辆,同比增长35.5%,渗透率40.93%,较2020年提升35.53pct。自主品牌乘新能源之势全面崛起,推动我国走向汽车强国。自主品牌通过先发布局与持续的技术创新在新能源产品上取得领先优势,成功推动我国汽车产业的新能源转型,市占率屡创新高。202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95.8万,同比增长23.5%,累计市占率为61%,较去年同期提升8.6pct。头部自主品牌车企销量持续增长,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城等品牌份额提升明显。海外扩张步伐不断,产业全球化发展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出口数量保持高速增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2024年出口数量达641万辆,五年CAGR为45.15%。出口结构不断优化,新能源是推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关键力量,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占比达35.76%。出口地区不断拓展,在欧洲市场保持高份额,在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
十五五展望:智能化具身交互的跃迁时代。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扩大我国新能源汽车优势。智能化正从附加功能蜕变为汽车竞争的核心胜负手,AI技术全面赋能智能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生态体系。1)智能驾驶:端到端解决感知-决策的效率问题,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决策智能与场景适应能力;2)智能座舱:渗透率不断提升,从“工具”到“第三空间”的体验重构,预计十五五期间座舱监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汽车和具身智能、低空经济多维度高度重叠,车企转型大势所趋。1)具身智能:自主协同的关键技术逐步升级,在工业、服务、特种及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呈现多元化应用趋势。汽车领域技术的同源和复用、产业生态的深度融合、应用场景的不断延伸是车企和零部件厂商纷纷入局的核心逻辑,“十五五”时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2)低空经济:产业化进程提速,应用场景有望拓宽。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带动飞行器整机、核心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产业化规模不断增长,应用场景深度拓展,与文旅、物流、农业等深度融合,预计2040年全球UAM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出海空间广阔,不断开拓新市场,打造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总量方面,我国自主品牌可以触达的海外乘用车市场体量1000~1500万辆,预计2030年海外销量将达到900万辆,海外市场份额达到13%,出海增长空间广阔;车型结构方面,受欧盟关税政策影响,新能源车出口由纯电转向插电混动(PHEV)为主;出口市场方面,欧洲、美洲、东南亚已经成为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最具潜力市场,中东、俄罗斯等地区石油丰富,燃油车有望在十五五期间贡献增量;出海模式方面,本地化与供应链优化将成为十五五期间中国车企出海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产能出海兴起,有利于加快融入当地市场,规避风险,另一方面多家车企探索技术输出的“新合资”模式,由中方主导产品定义及智能电动相关技术,外方提供品牌及造型、机械硬件开发,以轻资产方式降低自主品牌海外拓展风险。
投资建议:展望“十五五”时期,扩大内需和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两大重点任务,汽车销量有望受益于支撑内需政策的延,AI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新范式。汽车行业将聚焦技术革新(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产业链布局(出海),我们认为短期可把握提振内需的政策红利(以旧换新等新能源政策),中长期可布局新质生产力(机器人、低空经济)。建议重点围绕四条主线:1)政策驱动内需:短期来看,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仍会持续,但可能偏向于高价位车型,以避免价格战和无效内卷,长期来看,扶持强企、鼓励长续航插混/轻量化技术的政策导向有望合力推动国内汽车销量持续稳健向上;2)电动化与智能化进一步渗透:电动化渗透率持续提升,智能化加速下沉至中低价位车型,驱动整车及零部件升级,“智驾平权”趋势的加速或将带来行业新一轮淘汰赛;3)全球化布局与出海机遇:出口市场成为核心增量源,自主品牌凭借技术和成本优势加速全球布局,欧洲、东南亚和新兴市场为重点;4)新质生产力布局: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有望打造新的增长曲线,车企及零部件企业新兴业务拓展能力驱动中长期增长。
整车推荐比亚迪、理想汽车,受益标的吉利汽车、隆鑫通用;零部件,智能化推荐华域汽车、伯特利、德赛西威、科博达、星宇股份、受益标的均胜电子;新能源推荐法拉电子、中熔电气、旭升集团、华纬科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推荐拓普集团、速腾聚创,受益标的精锻科技、地平线机器人-W、双林股份、北特科技、中鼎股份、凌云股份、贝斯特、爱柯迪、安培龙。
风险提示:汽车市场国内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出口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兴产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