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专题研究:银行赎回压力大吗?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18 21:20:41 评论:0

  近期,市场对于银行金市自营行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年内银行赎回压力、银行账簿利率风险,以及季末兑现浮盈诉求。本篇报告将从银行自营投资基金的“三要素”出发,重点分析年内的赎回压力。

  1、税盾效应

  尽管公募基金享有免税优势,但由于今年债券市场表现不佳,基金资产EVA相较于国债、回购、存放同业等资产普遍低50-100bp。

  回顾过去几年行情,在2020年下半年、2023年上半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债券市场大幅调整之际,银行基金投资规模均出现明显缩量。

  对于年内银行的赎回情况,我们判断:

  第一,银行近1-2个月已持续赎回基金,而国有大行今年上半年无论是存贷板块,还是金市板块,营收的序时完成进度都不错,也有助于降低年内赎回压力。

  第二,中小行可能有所不同,特别是农商行甚至一些民营银行:一是今年存贷板块较为疲软,盈利贡献度低;二是去年债券市场行情较好,金市盈利基数较高,导致净其他非息收入的序时完成情况不佳,这一类机构后续无论是卖老债兑现浮盈,还是赎回基金,诉求可能会相对高一点。

  第三、目前市场情绪依然偏弱,后续即便基金净值不再进一步下跌,甚至阶段性回调,不排除部分银行在回调之际出现一定止盈操作。

  第四、在具体的操作时点上,银行可能考虑两个点:一是重启买卖国债何时落地,以及11月份中美谈判,这将是又一影响基金净值表现的关键节点;二是季节性规律。一般而言,银行在季末月份,无论是存贷板块还是金市板块,都有一定扩表诉求。季中月份(5、8、11月份)可能是赎回相对集中的时点。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预计年内银行赎回压力总体可控,但各机构之间会有一定分化,其中中小银行诉求相对大一些。

  2、流动性管理

  头寸方面,以国有大行为例。在司库资产中,净融出规模在4万亿以上,显著高于存放同业和基金投资。这意味着,在日常调剂头寸余缺过程中,司库资产工具使用力度较大、频度较高的,大多是净融出。唯有在流动性压力较大时,才可能涉及到基金资产的卖出(例如今年Q1)。而当前国有大行司库资产储备较为充裕,净融出仍在4万亿以上,能够较好的应对资负缺口,无需通过赎回基金平抑流动性压力。

  指标方面。以开放式公募基金为例,对于LCR和NSFR而言,银行的基金投资均属于对指标消耗较小的资产品种。且当前银行各类流动性监管指标安全垫较为充足,尚不会成为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硬约束。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无论是头寸余缺调剂,还是指标达标管控,银行司库一般不倾向于大规模处置基金资产来实现流动性管理目标。

  3、高频做交易

  根据IFRS9会计准则,基金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前损益的金融投资(TPL),主要包括两类:

  一是交易类金融资产,主要是为了近期出售持有的资产。

  二是指定类金融资产,主要是为了消除会计错配,或者银行基于特定的经营策略而指定的资产。从2025年半年末数据看,基金投资中以交易目的持有的比例较低,其中工行、建行占比不到5%,预计股份制银行占比也不高。这说明,银行金市自营投资基金的久期结构中,大部分可能为中长期债基,新规中对于持有期在6个月以内的赎回操作采取分档计费,并不会显著影响银行自营基金投资行为。

  从中长期来看,新规落地后,银行自营投资中,以交易和流动性管理为目的的基金配置,我们认为可能会逐步分散到货币基金、债券ETF,以及自营债券上。

  风险提示:经济景气度恢复偏慢、货币政策呵护力度不够、市场大幅调整。


天风证券 刘杰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