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点评:“十五五”是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关键时期
股票资讯
阅读:11
2025-10-24 10:51:12
评论:0
核心要点:
二十届四中全会定义“十五五”为“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关键时期”新华社2025 年10 月23 日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2026-2030)启动在即召开的2025 年四中全会,首次定义“十五五”为“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关键时期”,指出“十五五”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半程冲刺期”,具有明显的攻坚冲刺属性,战略紧迫性显著提升,是为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决胜基础。
2020 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于2035 年远景目标属中长周期战略,“十四五”是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比较而言,2025 年四中全会审议的“十五五”规划,是从“爬坡过坎”升级为“顶峰攻坚”,战略重心转向系统性安全与质效突破。
战略框架升级:从双循环到新质生产力体系
在经济治理逻辑方面,从双循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体系。2020 年五中全会首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核心在于内需扩容与供应链修复。而2025 年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新质生产力”与“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警示“脱实向虚”风险,新增“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表述。指明具体细化路径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在创新深化方面,从“自立自强”升维至“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再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再平衡
2025 年四中全会在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明确指出改革深水区突破,要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再平衡。比较而言,2020 年五中全会相应内容是要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并聚焦于要素市场化改革。2025 年四中全会升级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另新增“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主要指向财政、货币政策的精准协同,而清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堵点则是明确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民生福祉方面,从兜底保障到共同富裕实操
2025 年四中全会在民生福祉方面由贫困治理转向共富路径,从“保基本”转向“提品质”。2020 年五中全会在民生福祉方面侧重贫困治理,要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2025 年四中全会则要求: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破解阶层固化);明确房产政策转向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替代“房住不炒”表述);在人口战略方面,首次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写入全会公报。
安全体系方面,重构了安全架构
在安全体系方面,重构了安全架构,从总体安全观转向实战化防控,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2020 年五中全会在安全方面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2025 年四中全会则单列“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章节,构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新增“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在国防建设方面,2025 年四中全会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投资建议
2025 年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半程冲刺期”,具有明显的攻坚冲刺属性,战略紧迫性显著提升,是为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决胜基础。勾勒出中国从“小康决胜”向“现代化攻坚”的战略跃迁态势。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我国将以“新质生产力+国家安全”双轮驱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
从资本市场视角,2025 年四中全会指引未来5 年的发展路径,“十五五”将侧重科技、安全等重要方向。短期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可能升温,且目前上证指数处于3900 点压力位附近,预期市场会延长宽幅震荡时间。建议关注:前期已充分调整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十五五”相关的反内卷、大环保相关板块。
风险提示
国际方面:若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或推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拖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引发实际规划落地节奏的调整。
国内方面:一是更多规划细节尚待公布,“十五五”规划的更多政策细节有待《建议稿》和《说明》的披露,完整版规划纲要预计到2026 年两会审议后公布;二是我国房地产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行,地方债务化解依然需要时间,可能影响“十五五”规划的进展。 机构: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仇华 日期:2025-10-24
二十届四中全会定义“十五五”为“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关键时期”新华社2025 年10 月23 日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2026-2030)启动在即召开的2025 年四中全会,首次定义“十五五”为“承前启后、全面发力关键时期”,指出“十五五”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半程冲刺期”,具有明显的攻坚冲刺属性,战略紧迫性显著提升,是为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决胜基础。
2020 年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由于2035 年远景目标属中长周期战略,“十四五”是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比较而言,2025 年四中全会审议的“十五五”规划,是从“爬坡过坎”升级为“顶峰攻坚”,战略重心转向系统性安全与质效突破。
战略框架升级:从双循环到新质生产力体系
在经济治理逻辑方面,从双循环转变为新质生产力体系。2020 年五中全会首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核心在于内需扩容与供应链修复。而2025 年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新质生产力”与“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警示“脱实向虚”风险,新增“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表述。指明具体细化路径是: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在创新深化方面,从“自立自强”升维至“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再到“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再平衡
2025 年四中全会在经济社会发展部分,明确指出改革深水区突破,要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再平衡。比较而言,2020 年五中全会相应内容是要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并聚焦于要素市场化改革。2025 年四中全会升级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另新增“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主要指向财政、货币政策的精准协同,而清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堵点则是明确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
民生福祉方面,从兜底保障到共同富裕实操
2025 年四中全会在民生福祉方面由贫困治理转向共富路径,从“保基本”转向“提品质”。2020 年五中全会在民生福祉方面侧重贫困治理,要求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2025 年四中全会则要求: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破解阶层固化);明确房产政策转向为“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替代“房住不炒”表述);在人口战略方面,首次将“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写入全会公报。
安全体系方面,重构了安全架构
在安全体系方面,重构了安全架构,从总体安全观转向实战化防控,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2020 年五中全会在安全方面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2025 年四中全会则单列“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章节,构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新增“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在国防建设方面,2025 年四中全会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要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推进军事治理现代化,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投资建议
2025 年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半程冲刺期”,具有明显的攻坚冲刺属性,战略紧迫性显著提升,是为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决胜基础。勾勒出中国从“小康决胜”向“现代化攻坚”的战略跃迁态势。在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我国将以“新质生产力+国家安全”双轮驱动,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局。
从资本市场视角,2025 年四中全会指引未来5 年的发展路径,“十五五”将侧重科技、安全等重要方向。短期来看,中美贸易冲突可能升温,且目前上证指数处于3900 点压力位附近,预期市场会延长宽幅震荡时间。建议关注:前期已充分调整的银行、保险等金融板块;“十五五”相关的反内卷、大环保相关板块。
风险提示
国际方面:若中美贸易冲突升级,或推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可能拖累我国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引发实际规划落地节奏的调整。
国内方面:一是更多规划细节尚待公布,“十五五”规划的更多政策细节有待《建议稿》和《说明》的披露,完整版规划纲要预计到2026 年两会审议后公布;二是我国房地产价格可能进一步下行,地方债务化解依然需要时间,可能影响“十五五”规划的进展。 机构:湘财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仇华 日期:2025-10-2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