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行业事件点评:“十五五”重视“航天强国”;商业航天开启第三波浪潮

股票资讯 阅读:22 2025-10-24 15:44:43 评论:0

  事件: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航天强国”在“十五五”发展目标中被重点提及,叠加近期行业变化较多,我们综合梳理点评如下:

  GW星座完成12组卫星部署;千帆星座在轨108颗。1)海外映射:北京时间10月20日1时32分,SpaceX再次发射28颗星链卫星,创造了猎鹰9号火箭助推器复用31次的新纪录,星链卫星的发射总数至此突破了10000颗。我国GW星座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预计在2030年之前完成10%卫星的发射;2030年之后,平均每年发射量将达1800颗。2)国内加速:2025年以来,GW星座共发射11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尤其是自7月底开始,GW星座密集发射态势凸显,明显提速。此外,千帆星座恢复发射,10月17日15时08分,千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以“一箭18星”方式成功发射,目前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08颗,能够为地面提供的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

  商业火箭企业竞速上市;液体火箭赛道热度显著。1)第三波浪潮:今年以来,包括星河动力、天兵科技、蓝箭航天、中科宇航在内的头部商业火箭企业密集开启上市进程,2015年至今,商业火箭公司已经历三次浪潮,从萌芽期到蓬勃发展,再到即将登陆资本市场,其发展路径及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形成了从发射服务稳定可靠,到商业化落地获得更多订单收入的链路。2)行业格局:过去十年,商业火箭公司你追我赶,头部效应逐渐凸显,但格局仍有较大变化可能性。目前头部公司有星河动力、蓝箭航天、天兵科技、星际荣耀、中科宇航、东方空间、零壹空间、深蓝航天、科工火箭等,且前五家已启动IPO,多家计划在2025~2026年实现新型可回收火箭的首飞。

  卫星互联网牌照逐步发放;商业运营将迈出关键第一步。7月底,2025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要“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其中一项具体措施即为“优化卫星通信业务准入”。8月底,相关部门表示将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将迈出关键的第一步,牌照的发放有望推动全产业链向规模化加速迈进。对于商业航天产业来说,星座运营位于产业链的下游环节,直接决定了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设备等中上游环节的需求规模,因此明确的运营主体和业务规范将为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目前,星链发射总数突破10000颗,GW星座完成12组卫星在轨部署;千帆星座在轨108颗,国内发射明显提速。此外,民营火箭企业竞速上市,热度显著;牌照发放在即也将使得卫星互联网商业运营逐渐规范。我们认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路径正持续清晰,在制造端,技术革新为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在发射端,商业航天发射场的投用与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的发展,将显著降低发射成本、提升运力。此外,手机直连卫星技术的突破,更是为产业开辟了广阔而持久的需求空间。建议关注:1)卫星:陕西华达、新雷能、智明达、航天电子、上海瀚讯、航天环宇、国博电子、中国卫星、铖昌科技、臻镭科技、中航光电(富士达)、航天智装、佳缘科技、西测测试、思科瑞等;2)火箭:高华科技、中天火箭、斯瑞新材、广联航空、铂力特、国科军工、派克新材、航宇科技、航天动力、航天智造等;3)地面及运维:盟升电子、中国卫通等。

  风险提示:成本问题影响组网进度、火箭发射进度不及预期等。


民生证券 尹会伟,孔厚融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