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城市商业银行行业分析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10-29 07:59:58 评论:0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中坚力量,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业务发展与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高度相关;近年来得益于改革化险的持续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有所提升,信用风险有所缓释。

  作为服务地方金融的主体,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当地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高度相关,其发展定位与大型商业银行形成良好补充。近年来,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山西省、四川省和辽宁省积极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整合重组工作,通过新设合并或吸收合并,将区域内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整合为省级法人机构。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积极引入地方国有企业或财政资金,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在资源整合与外部支持方面亦带来了显著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整合,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了我国银行业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共有城市商业银行124家,机构数量较上年末保持一致;2025年6月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为64.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5%,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5.96%;总负债55.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0%,占商业银行总负债的16.05%。

  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稳定,拨备水平有所下降但仍相对充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房地产支持政策成效的逐步显现有助于稳定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但实质信用风险管控压力仍存。2025年上半年,城市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五篇大文章”领域的信贷投放力度,贷款规模保持增长,贷款增速有所回升。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保持增长态势,为应对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城市商业银行前置风险防控措施,并持续加强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同时各级政府通过动用地方资源帮助银行实现风险资产出表。得益于以上措施,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基本保持稳定,但仍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截至2025年6月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为5806.2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6%。从行业集中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与地方经济结构及政策导向高度相关,投向当地特色制造业和政信类业务的占比相对较高。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化债政策成效逐步显现,以及各地方政府持续推进再融资债券对存量高利率债务的置换,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缓解,城市商业银行相关资产质量相对稳定,但长期来看,政信类贷款资产质量的未来变化趋势或主要取决于地方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投主体在平台整合及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还本付息能力的实际改善情况;此外,在早年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的贷款占比相对较高,房地产市场景气度下行导致房地产贷款风险暴露,2025年以来,受益于政策层面对房地产领域的持续支持,城市商业银行房地产业贷款资产质量整体表现相对稳定。从不同区域情况来看,浙江、上海、江苏和福建等东南沿海区域和北京等经济相对发达省份及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保持在良好水平,海南、甘肃、河北以及东北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表现相对较弱,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区域分化仍较为明显,但考虑到高风险地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未来高风险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望逐步改善。从拨备情况来看,2025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保持较大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力度,但由于不良贷款规模增长以及核销力度较大,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回落至185.53%,拨备仍处于较充足水平,但仍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此外,《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过渡期将于2025年末结束,商业银行需对所有存量业务按照《办法》要求重新分类,对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资产增速有所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但仍需关注存量风险资产的化解情况。2025年以来,在信贷需求尚未完全恢复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加大投资资产的配置力度,投资资产增速相对较快。从投资资产结构来看,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严控新增非标资产,同时存量城投非标资产通过提前还款、转标(如置换为贷款或债券)等方式持续压降;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大幅增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及地方政府债券,低风险资产占比持续提升。但考虑到城市商业银行部分前期投放的非标投资业务仍面临一定的偿还压力,且抵质押物处置难度仍较大,未来投资资产质量、减值准备计提以及存量风险资产处置情况有待关注。

  2025年上半年,城市商业银行存款业务保持稳步发展,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需关注部分区域城市商业银行因资产质量变化及非标压降困难带来的流动性管控压力。2025年上半年,得益于其加大在低成本公司存款拓展力度以及在地方政府的化债政策和财政支持下,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公司存款增速回升,储蓄存款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带动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但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行情持续向好对个人投资者闲余资金增值需求的有效释放,需关注“存款搬家”对城市商业银行存款稳定性的影响。从流动性方面看,人民银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城市商业银行短期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但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仍面临信贷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以及存量非标压降困难等问题,对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城市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趋缓,盈利水平的下滑趋势或将得到缓解。2025年以来,受LPR下调、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带动净息差水平进一步下降;但另一方面,得益于高成本存款到期重定价以及存款期限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本压降效应逐步释放,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成本明显下降,导致息差收窄幅度有所减小。2025年上半年,城市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37%,仍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从盈利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受净息差收窄、信用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城市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同比有所下降。2025年1—6月,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768.64亿元,同比下降1.08%;净资产利润率为0.57%,城市商业银行盈利压力有所缓解,但其盈利能力仍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2025年上半年,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回落,但仍有相对充足的安全边际。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净利润水平偏低制约了资本净额增速,同时在信贷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的驱动下,风险加权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导致其资本消耗压力显著,致使资本充足率低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在此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积极通过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一方面,在金融监管总局强化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指引下,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向地方国有企业通过定向增发的方式补充核心资本;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积极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补充资本。2025年上半年,城市商业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券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规模分别为540亿元和941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64%,较上年末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较充足水平。此外,近年来,为应对区域性金融风险、增强银行体系稳健性,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的方式补充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加之为配合化债进度的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或将在外源资本补充渠道方面得到一定的政策倾斜。

  强监管环境引导城市商业银行规范经营,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且随着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比的提升,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持续完善,风险管理能力及抗风险水平或将持续增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政策出台频率仍相对较高,监管机构以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监管工具,深化对商业银行的审慎监管;同时引导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倾斜,引导城市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此外,近年来,多地政府及地方国有企业通过注资或受让股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地方政府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控制力也随之增强,国有股占比的提升亦有助于优化其股权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

  整体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基本保持在稳定水平,但实际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及拨备计提压力仍存;净息差持续收窄,但随着存款付息成本压降效果的逐步显现,净息差收窄幅度趋缓,盈利水平的下滑趋势或将得到缓解;由于信贷增速回升影响,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但仍有相对充足的安全边际;此外,考虑到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人民银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各项关于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措施的落实以及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持续推进,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在稳定水平,抗风险能力将逐步提升。


联合资信评估 金融评级一部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