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科技行业深度报告:深海科技,“蓝色增长极”
报告要点:
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科研与产业双向发力
在“海洋强国”战略部署下,深海科技逐步上升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新兴产业,凸显其政策高度与发展潜力。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配套措施,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的政策合力,推动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的持续攻关。在此背景下,中科院深海所、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相继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若干核心设备的研发突破。同时,科研成果不断向产业端转化,带动中下游企业加快配套项目建设,形成科研与产业双向联动的发展格局,为深海科技产业链的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头部企业加快构建技术主导型生态
当前,深海科技产业已形成涵盖上游原材料与关键零部件供应、中游装备制造以及下游多元化应用的产业链条。材料企业、工程装备企业与能源企业不断拓展产品矩阵,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并加快市场化布局。2024年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达到114亿元,占全部IPO融资总额的17%,资本市场的积极响应为产业发展注入了长期动能。依托资本化运作与市值增长预期,头部企业正加速推动上下游协同整合,强化在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生态体系,从而为深海科技在能源开发、资源勘探及其他应用场景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技术稳步突破,深海装备走向体系化自主可控
深海科技具有技术门槛高、系统集成度强等特征,长期以来我国在核心装备方面存在较强的对外依赖。随着国家重大专项的持续推进,近年来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显著突破。中国船舶及其科研机构在深海采矿车、万米级无人潜航器等方面不断完成样机试验,推动我国由“装备跟跑”向“并跑、部分领跑”转变,不仅体现了单项技术能力的提升,更标志着深海装备研发逐步迈向体系化、自主可控的发展阶段。
投资建议
上游材料与零部件方面,建议关注宝钛股份、西部材料、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游装备制造方面,建议关注中国中车、振华重工、中国船舶、亚星锚链、中天科技、中集集团、海兰信、亨通光电;下游多元应用方面,建议关注中国海油。
风险提示
政策与监管风险、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风险、资金投入与回报风险、市场与产业链配套风险、环境与国际竞争风险、产业集中度与竞争格局风险、安全与运维风险、地缘与资源获取风险。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