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行业2025年中期信用观察
本报告将中国民航行业分为民航运输和民航机场两个子行业进行分析。
我国民航运输行业短期内市场供需保持增长态势,增速愈加注重内生优化,行业竞争焦点从“开辟航线”转向提升网络密度与运营效率,其中国际市场和货运成为重要增长点。尽管面临供应链交付延迟、航油价格和汇率波动、高负债等挑战,但在政策引导、需求增长和成本控制等多因素驱动下,行业盈利恢复预期较强,2025年度利润积累或将从油价下行和“反内卷”公约中获益。财务端,航空公司机队建设将带来较大规模资本性支出,将加深对债务的依赖度,财务杠杆维持偏高水平。基于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保障运行和国际运输市场增长潜力,较稳定的客货运需求、主业较强的现金流,以及金融机构提供的流动性补充等,仍可有效支撑我国民航运输行业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我国民航机场行业发展基础稳固,整体趋势向好。基建投资高速推进并持续完善世界级机场群与多层次枢纽体系,明确的政府资金支持和可利用的杠杆融资空间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需求端已步入中低速增长新常态,且大量中小机场仍需依赖补贴,但头部枢纽复苏动能强劲,带动整体经营现金流改善。尽管行业短期内面临产能富余、区域竞争及新增折旧拖累盈利等挑战,但较稳定的客运需求、主业较强的现金流以及较强的外部支持等,仍可有效支撑我国民航机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信用质量将保持稳定。
长期看,在经历深度调整后,我国民航行业盈利和增长模式已发生转变,未来竞争将围绕航线网络效率、机队结构优化、成本精细控制和国际/货运战略展开;政策层面着力构建“统一大市场”,整治无序竞争,并推进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建设,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市场基础。但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高债务负担与汇兑风险(民航运输)、供需配置(民航机场),以及如何在国际枢纽竞争中脱颖而出,仍是全行业发展和信用质量判断的长期命题。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