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2026年度投资策略:同源性优势明显,机器人打开车企成长空间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11-02 22:12:44 评论:0

  1.汽车供应链是人形机器人发展天然土壤

  汽车制造与机器人研发存在天然的同源性。汽车制造领域所积累的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以及目标识别、路径规划等算法,均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借鉴。此外人形机器人涉及多种精密零部件、产业链较长,而汽车零部件企业具备“规模降本+质量管控”的体系化优势,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制造能力以及丰富的量产经验,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汽车与机器人共享超过50%的供应链资源,车端成熟的属地化与规模化制造能力直接支撑机器人降本与量产,将快速、大幅度降低机器人生产成本。

  2.特斯拉引领,车企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

  特斯拉Optimus四年迭代至第三代,进入“精细化+拟人化”阶段:(1)软件方面,用于端侧推理的AI5是前一代性能的40倍,将大幅提升V3的“大脑”性能;(2)硬件方面,V3的灵巧手设计方案为单手22-DoF,使得其与人类的灵活程度相当。特斯拉预计在2026Q1将展示V3的量产意图原型,并将建造一条百万台的Optimus生产线,希望在2026年年底开始生产。当前国内已有小鹏、小米、广汽、奇瑞、比亚迪、上汽等15家车企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1)自研:利用汽车自动驾驶、三电等的技术积累,自研机器人产品。如小鹏Iron利用智驾同源图灵AI芯片、端到端大模型等技术。(2)合作:与具备丰富机器人软硬件研发经验的公司合作,实现快速发展,如奇瑞与AI公司Aimoga合作研发人形机器人Mornine。(3)战略投资:随着行业内不断涌现优秀的机器人公司,小米、比亚迪、上汽、北汽等部分车企选择战略入股,深度绑定相关合作伙伴。

  3.车企估值体系有望向科技公司迈进

  面向具身智能的海量市场,车企具有较为全面的优势,尤其是算法层面智驾和机器人日益走向殊途同归,未来车企有望在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车企的定价逻辑有望从传统制造业的“销量/份额驱动的PE/PS”迁移到“科技公司式的现金流折现+分部估值”框架。推荐:赛力斯、长安汽车、北汽蓝谷、长城汽车、江淮汽车、上汽集团、小鹏汽车-W、零跑汽车、理想汽车-W、蔚来-SW、吉利汽车、比亚迪、小米集团-W;受益标的:广汽集团、奇瑞汽车

  4.风险提示:技术发展进度不及预期、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


开源证券 邓健全,赵悦媛,赵旭杨,傅昌鑫,徐剑峰,王镇涛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