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投资策略 A股进化论:公募指数投资比重创新高

A股进化论:公募指数投资比重创新高

投资策略 43

  “827”新政一周年,A 股生态呈现出哪些变化?

      值去年8 月27 日证监会发布活跃资本市场政策组合拳一周年之际,三维度解析“827 新政”及其配套措施对A 股生态的影响:1)供给端,IPO 节奏收紧+2024 年退市改革深化下,A 股慢进快退特征趋于明显。2)需求端,多措并举促进中长线资金入市→机构长线化趋势加深,险资/国家队持股占比升至2015 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放宽指数基金注册条件、建立ETF 快速审批通道、国家队增持释放积极信号→震荡市下ETF 配置价值凸显,中国公募指数化投资比重(24%)再创2010 年以来新高。3)交易端,新股供给收紧的底色下,打新赚钱效应明显提升。

      供给端:“827”新政+退市新规→慢进快退特征趋于明显IPO 节奏收紧+退市改革深化下,新旧资产两端更迭速度分化加剧:1)去年8 月27 日,证监会正式提出“阶段性收紧IPO 节奏”,随后多项措施落地以优化上市条件,此背景下,新股发行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共计44 家企业上市,创2019 年以来同期新低;2)2020 年退市新规以来,退市改革成效显著,截至2Q24,A 股年化退市率提升至1.2%(vs:2020 年以前0.4%)。

      今年4 月12 日,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出台,沪深北交易所同步修订相关退市规则,在2020 年“退市新规”的基础上,从严强制退市标准、拓宽规范类退市维度,退市生态或进入新局面。

      需求端:险资、国家队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市

      “机构长线化”或为24Q2 需求端的最大亮点。1)国际端:二季度外资交易占比(8.4%)提升至17 年以来历史高位,但A 股与美/日/欧等权益市场的股价相关系数有所下滑,且与新兴市场的相关性降至2016 年以来的历史低位(19%)。2)机构端,二季度A 股机构投资者占比回升至53%(vs1Q24:

      52%),其中险资、国家队&社保等长线资金或为主要拉动项,险资持股市值占比(7.4%)上升至2015 年以来历史最高位,国家队持股占比提升至9.9%(1Q24:9.0%),处于2015 年以来的75%分位数。23 年7 月政治局会议以来,中长线资金加速入市,“机构长线化”趋势酝酿中。

      需求端:公募指数化投资比重再创2010 年以来新高24H1 中国公募指数化投资比重提升至24%,再创2010 年以来新高,国家队的大幅增持助推指数化发展。1)增量侧,上半年新发ETF 规模472 亿元,环比小幅回落,其中中证A50 ETF 成立规模居首(165 亿元)。2)存量侧,上半年以沪深300 ETF 为代表的宽基ETF 规模增长居前,科技/医药等行业ETF 规模减少居前。3)持仓侧,上半年中央汇金对股票ETF 的持仓市值环比增长约四倍(1100→5722 亿元)。分结构,除重仓沪深300/上证50ETF等大盘蓝筹ETF 外,上半年中央汇金新增重仓创业板/科创50/中证500 等成长宽基ETF,以引导资金流向新质生产力等国家重点部署领域。

      交易端:新股供给收紧底色下,打新赚钱效应明显提升

    交易端:①2020 年以来沪深300 年化波动率逐渐看齐海外成熟市场指数,二季度市场交投情绪降温下A 股换手率回落至259%,但与海外成熟市场之间仍有较大差距;②壳价值仍存,以PETTM 剔负计,2Q24 沪深300vs 中证500 折价率收敛至37%,相比之下,美股、港股市场中大盘股相对小盘股溢价30%以上,或意味着A 股小盘股“壳价值”仍较明显;③破发率降至0%,“827”新政以来,IPO 节奏放缓→新股供给减少→新股稀缺性溢价提升,或导致上半年A 股“打新”赚钱效应明显提升。与之对应,IPO 首发表现略呈偏态分布,新股上市首日涨幅中值达114%。

A股进化论:公募指数投资比重创新高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低于预期,全球风险偏好大幅回落。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以 日期:2024-09-1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