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点评报告:央行启动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 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行业事件
1 月2 日,央行启动第二次互换便利操作,本次操作金额为550 亿元,20 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10bp。
点评
第一批互换便利快速落地,机构积极参与:2024 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市场情绪形成压制,同时金融市场在特定时期面临流动性压力,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央行创设并开展了互换便利操作。央行于2024 年10 月18 日开展了首次互换便利操作,操作金额500 亿元,20 家机构参与投标,中标费率为20bp。
从实际投放情况看,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实际投放超过90%,推动了更多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发挥了互换便利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积极作用。互换便利工具的快速落地和机构的高参与热情体现了监管层维持资本市场稳定的决心及对市场机制的积极优化。
互换为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且从成本角度,机构有较大的动力参与:非银金融机构可以以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 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进行互换,盘活了存量资产,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本次操作金额550 亿元,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等非银机构提供了更多的高等级流动性资产,满足其短期资金需求,缓解了融资压力;尤其在市场下行阶段,部分表现不好的股票流动性较差,证券、基金、保险公司可以使用互换便利工具,降低调仓时产生的额外成本,也避免因流动性紧张而引发的市场恐慌。考虑到机构与央行互换的费率以及将国债、央票在银行间市场质押的费率,整体成本预计不超过2%。当前A 股市场股息率高于2%的公司超1000 家,从成本角度,机构或有较大的动力参与。与此同时,互换操作中,对换入的国债或央票不计入“固收自营/净资本”指标,换入的股票不计入“权益自营/净资本”计算;换入后交易的股票不计入表内资产,市场风险、所需稳定资金指标减半计算,也有助于券商降低自营配置于股票的监管指标压力,从而增强市场流动性。
引入增量资金,有助于增强市场信心:互换便利操作有利于从机构端为资本市场引入规模化的增量资金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向市场传递出央行积极支持资本市场稳定的信号,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对于维护市场的长期稳定运行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风险提示:政策延续性不及预期;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市场短期波动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