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待时而动
本报告导读:
股指大幅上修暂缺足够动力,保持耐心胜而后战。紧缩周期结束对中国资产有利,交易侧重防守反击。定价环境已变,利率下降对价值-成长型资产更友好。
投资要点:
全球进入宽松周期,中国交易机会在高“能见度”的优质资产。鲍威尔曾在加息周期中因行动迟缓而饱受批评,而本次预防式降息以50BP 开局,表达其支持劳动力市场的政策立场与全球紧缩周期的结束。考虑美国预防式降息与中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历史上并非完全同步。在国内经济压力较小时期,跟随式降息在1 年后(如2001 和2007),但在国内经济压力较大时期,跟随式降息最快在1 个月后出现(如2019 和2020)。而目前也出现了新的影响变量:1)美元利率中枢提高,点阵图显示2026 年终点利率2.9%;2)国内银行净息差与保险公司利差损面临压力,构成约束。跟随式降息仍需等待。
面对新的情形,我们认为美联储紧缩周期的结束对中国资产仍然是有利的,在当前复杂的地缘、经济与社会环境下,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能力变弱,因此从DCF 考虑,利率下降虽不能促使低盈利前景资产的风险溢价调低,但却能够对“低估值”+“增长前景稳定”的价值-成长型资产提供支持。A 股出口链与港股的反弹便是缩影。
行业比较:全球紧缩周期结束,国内预期待振,结构上侧重增长前景与盈利质量。虽然市场仍有一定的波动性,市场探底与整体估值下杀后股市会进入分化,结构有望涌现,加大储备面向2025 年增长前景清晰同时估值已明显下移的方向。1)科技制造:终端需求稳定+国产替代加速,考虑估值水平,推荐汽车/电子/通信/电池等,与港股互联网。2)前期调整后,红利风格的拥挤交易已有明显改观,中期而言稳定现金流假设依然重要,推荐电力与公用/运营商/ 公路港口/煤炭。3)美联储大步长降息,有利于提振前期受紧缩冲击较深的住宅与商业地产,以及持续收缩的制造业。因此对金融条件敏感的海外地产相关与设备投资有望局部预期改善,推荐家电/机械等。
主题推荐:1、国资整合。聚焦国家战略优化产业布局,国有资本功能定位升级且整合提速,看好能源资源/公共服务等领域专业化整合;2、自主可控。看好半导体光刻等关键技术和装备材料国产化;3、稳增长。需求具备确定性且投资规模上修,叠加结构升级和更新需求,看好轨交/民爆/电网/船舶等领域;4、更新换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和金融配套政策落地加快,看好高端装备和乘用车。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