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点评:巨量震荡后进入结构性行情
投资要点
当前指数出现震荡、调整的原因主要是短期上涨过快,获利回吐压力较大。(1)交易层面来看,短期上涨幅度较大是当前指数出现震荡的核心原因。9 月18 日至10 月8 日期间,上证指数、沪深300、科创50、创业板指、万得全A、北证50分别上涨29.1%、34.7%、56.3%、66.1%、37.0%、81.0%,短期快速上涨导致获利盘较大。(2)资金和政策层面来看,成交额创历史新高、大股东减持及监管趋严也是调整的原因之一。一是成交额创历史新高:10 月8 日两市成交额达3.48 万亿创历史新高,10 月9 日东方财富单只股票成交额达900 亿创历史之最;天量的成交额显示短期情绪明显过热。二是9 月18 日反弹至今重要股东公告减持金额达70.2 亿,较前期明显上升。三是监管部门严禁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监管趋严对过热的情绪也有所压制。(3)对基本面偏弱的担忧也是行情调整的原因之一。一是9 月制造业PMI 仍处于收缩区间,同时地产销售高频数据也未出现明显好转;二是临近三季度经济数据和A 股三季报业绩公布,投资者对基本面的担忧上升。
展望后市,短期震荡后进入结构性行情。(1)短中期维度下,政策提升信心从而提升股市估值的逻辑不变。一是政策态度已明确转向积极,后续大概率持续落地和实施,短期内出现政策转向的风险较小:首先,经济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已明确表态要直面困难、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各部委均纷纷出台和落实相关的保增长政策,随着10 月12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的召开,投资者最关注的财政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发力,中短期政策方向大概率仍是积极的;其次,资本市场政策方面,互换便利、增持和回购再贷款、并购重组等政策短期内大概率跟进落地,短期监管趋严不代表资本市场的政策转向。二是当前信用筑底,强政策对于提振信用及估值的中期逻辑不变:首先,信用自2023 年7 月见顶持续回落至今已接近底部,且信用筑底时政策对其有提振作用;其次,信用筑底时估值也多在低位,而政策发力对估值回升有明显作用。(2)长期维度下,牛市形成的三个条件已基本具备。一是政策方面,政策发力解决资本市场发展掣肘是牛市的基础,当前的资本市场政策已对股市供需不平衡的核心问题有了明显效果。二是流动性上,多维度增量资金可能流入A 股。三是基本面上,工业企业盈利增速仍在上行周期中,全A 盈利增速也有可能继续回升;并购重组、分红等政策有望长期改善A 股上市公司盈利。
结构性行情下成长占优,建议关注科技、核心资产等成长方向。(1)行情已进入底部上涨的中期阶段,结构性行情为主,科技、核心资产等成长可能占优。一是历史经验上,底部上涨的中期和后期主要是产业趋势上行和政策导向的行业相对占优。二是当前已进入上涨的中期阶段,因此科技等中小盘成长以及电新、医药、消费等核心资产可能表现相对偏强:首先,产业趋势向上和政策导向的行业指向科技成长;其次,经济修复预期、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下核心资产可能估值有所提升。
(2)短期建议布局TMT、电新、医药、部分消费等方向:一是科技成长方面,“千帆星座”首批发射开启上行周期的商业航空、政策密集催化的数据要素、操作系统国产化相关的鸿蒙短期值得关注;其次,基本面可能探底、外资可能流入导致电新、医药、消费等行业中的低估值优质个股可能相对偏强。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未来不一定适用,政策超预期变化,经济修复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