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创板“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的点评:融资补流限制迎突破 再融资步伐有望加快
本期投资提示:
事件:10 月11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6号——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指引》)。
“轻资产”与“高研发投入”需同时满足,超三成科创板企业符合要求。相比于《18 号意见》,此次《指引》对“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特点企业的认定标准进行了细化,指标更加明确和可量化。其中,“轻资产”认定标准为最近一年末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权、使用权资产、长期待摊费用以及其他通过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实物资产合计占总资产比重不高于20%;“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为最近三年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不低于1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不低于3 亿元,以及最近一年研发人员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根据Wind 统计,截至2024 年10 月14 日,共185 家科创板企业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标准,占全部科创板上市企业的32%。以中值作为比较基准,上述企业2023 年资本性资产占比低于科创板9.68pct,2023 年研发人员占比、2021-2023 年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以及累计研发投入分别领先科创板17.45pct、8.19pct、2.38 亿元。2024 年H1,185 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16.78%,低于科创板(23.97%),但现金债务总额比不及科创板整体。
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强化公司信息持续披露。一方面,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指引》明确保荐机构及申报会计师应重点关注并核查企业认定相关事项,并要求出具专项核查意见。另一方面,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要求披露与本次募投项目研发支出、研发内容、研发风险等相关信息;公司实施再融资后,应当在年度报告及前募鉴证报告中披露募集资金使用及研发项目推进的情况,以及超出补流和偿债30%部分的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情况等。
预期科创板再融资步伐加快,“科八条”后续政策有望陆续落地。截止目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定增实施比例较低,累计有83 家公司实施过定增融资,仅占全部科创板上市家数的14.4%;其中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初至今分别仅实施35 宗、36 宗、8 宗定增。在前述185 家满足“轻资产、高研发投入”企业中,有161 家自2021 年至今未实施过定增融资,占科创板的27.95%。在政策支持下,预期科创板再融资步伐有望加快,尤其是满足“轻资产、高研发投入”标准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其融资用于补流或还债的比例也将提升。
随着“科八条”发布以来相关细则紧密出台,预期后续科创板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科创板ETF 纳入基金通平台转让等细则有望陆续落地,助力科创板高质量发展。
风险提示:再融资审核进度及相关政策落地不及预期、二级市场波动、相关政策变化等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