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系列研究1:并购企业的财务特征如何?
9月政策组合拳中,证监会推出“并购6条”全方位支持上市企业并购,包括通过并购向新质生产力方向升级、支持新质生产力企业补链、支持传统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等。
考虑IPO要求趋严,未来并购重组或为A股重要资产流入市场方式和企业融资方式,后续还可能迎来并购潮、并购行情等。
展望未来哪些企业更有可能参与并购?一要有并购的能力,二还要有并购的动力。
并购能力:1)有政策端支持:新质生产力方向行业、科创板(“科创板八条”明确支持)、央国企(国企改革重要一环)更受支持;2)有背景:央国企受益国家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同时也更易收到具体政策和资金端支持;3)有资金:资产规模足够、现金足够的公司,更有资金实力参与并购;4)有运营能力:企业运转较好的公司,更有能力去并购其他企业并实现逐步消化,不然并购后也难以运营维持。
结合上一轮并购潮(2013-2018年)的历史经验,TMT+医药、企业规模或能力中等的公司更有可能并购,一定程度验证上述假设:1)行业看,TMT+医药企业的并购比例更高,年度并购数量/行业所有公司比例一度逼近20%;2013-2016年定增并购案例中,TMT+医药企业占到1/3以上。2)净资产看,定增并购公司的中等规模和大规模占比高于基准。3)ROE看,定增并购公司的ROE中等比例的占比高于基准。4)营收和盈利增速看,定增并购公司的营收增速中等、盈利增速中等的占比高于基准。
基于上述假设和历史经验,我们构建了并购前景多维评价体系,来评判科技医药企业并购潜在可能,并选择高分企业构建潜在并购标的池:1)科创板标的打1分;2)央企打1分,地方国企打0.5分;3)净资产规模中等打1分(15-40亿元),规模大打0.5分(40+亿元); 4)现金比例高打1分(25+%); 5)ROE中等打1分(5-15%),高打0.5分(15+%); 6)营收CAGR中等打1分(5-30%),高打0.5分(30+%); 7)盈利CAGR中等打1分(5-30%),高打0.5分(30+%)。
另外,我们跟踪了梳理了10月以来上市公司新增并购(包括非定增并购),其中进行规模过亿并购有阳光电源、中远海能、通富微电等13家企业。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变动超预期、海外景气预期超预期、海外产业政策变化超预期、国内政策变化超预期、历史经验失效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