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五分钟全知道(11月第3期):去伪存真 近2000例并购还原创业板内生与外延真相
报告摘要:
近期市场对“并购主题”关注度显著升温。 回顾历史,上一轮并购重组的高峰出现在2013-2015 年,很大程度上也为当时的创业板牛市提供助力。本篇我们回顾经典报告,通过2013 年-2018 年间创业板上市公司近2000 个外延并购案例总结经验。
为什么要做创业板外延并购的研究?由于创业板公司相对而言体量更小,且在并购井喷期进行了大量的外延并购来提升估值。因此无论是外延并购带来的正向效应(业绩增厚)还是负面效应(商誉爆雷),对于创业板的影响都要远大于主板企业。将创业板作为研究对象能够更清楚地看到并购的前期(预期交易)、过程(业绩增厚)、与后续影响(商誉暴雷)。
前一轮创业板外延并购影响经验总结:
1. 前一轮创业板外延并购对业绩的增厚作用十分显著。当时创业板外延并购的业绩贡献连续数年达到30%以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弱宏观环境下的业绩压力。行业层面,前一轮并购中传媒、军工、通信、机械设备等行业外延贡献最为突出。
2. 但这个正面影响在17 年开始趋弱,18 年明显减弱。涉及大量外延并购的传媒、计算机、电子等行业,都出现了持续贡献动力不足的情况。但是并购质量分化较大,创业板指的情况整体好于创业板综。
3. 业绩承诺期的最后一年和结束后第一年,是并购标的业绩滑坡的风险区间。在业绩承诺后期,标的可能没有持续释放业绩的能力;或者在“勉强”完成业绩承诺、没有对赌协议的约束之后,集中爆雷。
站在当前,如何挖掘本轮并购主题机会?五条选股线索:①关注已发布预案公告待实施、落地可能性高的项目。②关注控股权转让、高折价的项目。③关注同一实控人旗下IPO 项目终止的同业上市平台。④关注曾经并购失败但具备重启可能的项目。⑤关注长期破净(近12个月PB
风险提示:与前一轮并购高峰所处宏观、金融及外部环境不同,经验不能简单照搬;历史数据统计因样本缺失、统计误差等因素可能对结论造成一定影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资产荒压力加剧,上市公司缺乏优质并购项目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