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投资策略:新质生产力再看北交所 并购或成主线
北交所蓄势已三年,流动性改善专精特新成金子招牌,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交所自2021 年正式设立以来已经平稳运行三年,经历多轮改革,北交所的交易与融资规则不断改革创新,逐步完善市场功能。北交所、新三板着力打造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重要服务平台,共同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截至2024 年11 月8 日,北交所上市企业256 家,总市值6,796 亿元。2023 年以来,北交所经历了2023 年11 月、2024 年10 月行情。本轮行情中北交所涨幅明显更大,走势强于科创板与创业板,流动性改善也越发明显,10 月成交金额创新高,达到6627 亿元。目前北交所PE 为科创板估值水平的86%,为创业板106%。
此外,北交所还吸引了私募、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资金参与。2024 年,北交所公司平均机构调研数量27 家,机构持股占流通A 股比例均值20%。新股方面,2024 年北交所新上市17 家,首日涨跌幅均值自2022 年逐渐提升,2024 年均值达到175%,94%的新股首日收涨,首日换手率均值达78%。
北交所专精特新含金量足,正朝着新质生产力方向发展
北交所作为专精特新“主阵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重要构成,专注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北交所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8 家,占比58%。2023 年北交所企业平均研发支出为3445 万元,占总营收比例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4%。 新质生产力为下一阶段发展重点,北交所属于新质生产力行业的标的较为丰富,集中于新能源汽车、氢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
北交所高技术、高护城河的高端装备制造公司或面临重估
装备制造业被誉为工业经济的心脏,是国民经济的生命线。作为驱动工业转型和升级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业一直是全球各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领域。
提升行业利润水平,特别是增强装备制造业的盈利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北交所的制造业毛利率主要集中在30-50%、20-30%区间,分别占比37%、25%;2023 年ROE 水平上,32 家超过20%盈利能力表现较好。估值上,高盈利、高技术、拥有坚实渠道与技术护城河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可能面临系统性重估,目前北交所制造业企业PE TTM 在50X 以下的仍然占比超过一半。
2024 年并购重组政策暖风不断,叠加新产业周期或成为跨年度投资主线。北交所较多公司在手现金充沛,有利于把握并购机遇。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聚焦核心产业链,专注于与自身核心业务相匹配的领域,通过精准的并购来加强在特定产业方向上的竞争力,深化产业协同并购战略,或为北交所公司发展的有效途径。若北交所公司能在收购之后发挥好并购协同效应或补链强链,那么并购将有望为企业带来显著的长期价值增长和投资回报。
风险提示:政策变动风险、公司规模较小风险、宏观经济环境变动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