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固定收益投资策略:增长动能切换、债务腾挪 堵点疏通下的债牛新形态
2024年1月-11月,债市整体处于牛市环境中。2024年1-3月是资产荒下的配置牛,2024年4-7月是“存款搬家”驱动下的交易牛,2024年8月-10月上旬,监管持续规范债券市场,其后在稳增长诉求下,系列增量政策陆续出台,权益市场回暖,债市波动加大。2024年10月中旬-11月广谱利率下行带动市场抢跑,地方化债带来供给担忧,但实际扰动有限,同时“股债跷跷板”弱化,债市波动慢牛。
债务腾挪,对经济意味着什么?化债的进程:化债的高峰年份是2025年;化债对稳增长的影响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核心在于化债期间新增的需求有没有得到有效释放。化债进程中央行角色的转变:从传统的降准降息到央行买债,完善与重构货币政策框架。财政的角色转变:1)从地方财政到中央财政,从注重效率到更加注重公平。2)财政救助的重要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中小银行>房地产与居民。3)财政给6大银行注入资本金,再让国有大行帮忙解决中小银行的风险,是另外的一种防风险模式。4)地方财政的腾挪:地方政府干活的积极性是否能上升、隐性债务的紧箍咒是否能打开。存款利率下降的逻辑:政策利率降息与实质性降息并举,而实质性降息本质上是打通利率传导机制中的问题点后、在政策利率已经下调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补降,使得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的下行更加有效带动广谱利率下行。化债对资产的影响:1)可能加剧资产荒;2)如果经济基本面回暖信号加强,可能进一步抬升风险偏好。
低增长+低利率+高储蓄,资产荒如何破局?资产端:1)高息资产增加。若地产回暖传导至销售与投资,起码要看到房价“止跌企稳“。2)风险偏好明显回升。存款搬家效应加剧,资金可能进入股市,债券被动抛售。但应注意二者本质上仍依赖于经济的全面、实质性回暖。负债端:1)金融监管加剧,负债压缩,债券被动抛售。2)央行货币政策收紧,负债压缩,债券被动抛售。
债市做多是否存在客观约束?汇率的约束逐步减少:1)海外已经进入降息周期,有争议的只是降息的节奏;2)特朗普上台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压力上升,国内宽松力度也上升。
经过22年底以来的脉冲,机构对冲的措施也在上升,机构买债也具有相对稳定性:1)保险负债成本下降,保费增长明显超季节性;2)理财规模持续修复,期限错配程度降低;3)负债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在非银机构:公募基金为代表。债券供给不是核心的影响因素:1)2025年利率债供给增加,但信用债净融资仍然受到约束。2)供给对市场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不是持续性的,核心是财政存款占用的时间长短。3)存单利率走势是衡量供给压力大小的主要指标。
风险提示:宏观调控力度超预期、金融监管超预期、市场风险偏好超预期、海外环境变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