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专题:库存周期框架及应用
导读:本报告深入分析中国自1998 年以来的七轮库存周期及其对经济和市场的影响。股市在库存周期的前半期通常表现较好,债市则在主动去库存阶段表现最佳。商品市场在不同阶段显示出明显的价格波动规律。2024 年7月以来,工业收入增速放缓,产成品存货同比下行,目前处于主动去库存的开端。国内需求相对走弱,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领域,导致企业收入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的信心不足限制了终端需求的释放,企业开始减缓生产,主动去库存以减轻库存压力。关注两类行业:一是需求强劲但库存低的行业,建议关注油服工程、服装家纺、冶钢原料、化学原料、化学制品、轨交设备II和国防军工;二是供给受限且库存低的行业,建议关注电子、农林牧渔、医药生物、传媒和计算机。
库存周期复盘:七轮经济复苏的历程回顾。库存周期是经济衰退向复苏的转折点,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被动补库存和主动去库存。中国经历了七轮库存周期,每轮平均持续42.6 个月。划分标准以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见底时为被动去库存的开始,也是每轮周期的分界点。每轮周期中, 库存去化阶段平均比补库存阶段长2 个月。第一轮库存周期(1998/05-2002/02)始于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通过房地产市场和股市投资的鼓励,创造了新的增长机会。第二轮库存周期(2002/03-2006/02)发生在中国加入WTO 后,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了投资增长。第三轮库存周期(2006/03-2009/02)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政府采取措施应对通胀和产能过剩问题。第四轮库存周期(2009/03-2012/09)始于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实施了四万亿计划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机遇。第五轮库存周期(2012/10-2015/12)发生在全球经济复苏放缓时,政府采取了一带一路战略和供给侧改革等政策,推动了经济质量升级。第六轮库存周期(2016/01-2020/02)始于世界经济低迷,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市场稳定措施,带来了经济复苏。第七轮库存周期(2020/03-2023/02)发生在全球疫情冲击下,政府减税降费政策和数字经济发展为中国经济创造了新机遇。
此轮库存周期分析:当前阶段PPI 仍在筑底,去库存趋势或将持续。由全部工业品的PPI 同比和产品库存同比指标可得,PPI 走势方向与库存走势方向基本一致,大部分情况下,库存走势稍滞后于PPI 走势一季度至1 年左右。自2024 年7 月以来,PPI 降 幅扩大,或反映出市场需求相对疲软和生产成本压力加大。随着PPI 的持续下行,企业对未来价格上涨的预期减弱,去库存的意愿增强,以避免因价格下跌导致存货贬值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加速去库存,以求降低资金占用和成本风险,这一去库存趋势可能贯穿短期至中期,直至PPI 企稳回升。
库存周期框架:对当下的投资启示。在历史库存周期中,股市在被动去库存和主动补库存阶段通常表现良好,显示出对经济复苏的敏感反应。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这两个阶段的转换期,暗示着潜在的投资机会。然而,这一周期面临内需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拖累和外需出口增长的挑战,导致需求端拉动力偏弱。关注两类行业:一是需求强劲但库存低的行业,建议关注建议关注油服工程、服装家纺、冶钢原料、化学原料、化学制品、轨交设备II 和国防军工;二是供给受限且库存低的行业,建议关注电子、农林牧渔、医药生物、传媒和计算机。
风险提示:海外地缘风险,政策落地时滞,市场需求进一步恶化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