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融资过往更多依靠双边机制进行,有利于项目快速落地,但在海外风险防控与利益保障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近年来,在逆全球化趋势和地缘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债务可持续性问题显现,相关跨国资金流动更需应对好信息不对称和执行力不足等挑战。对于上述问题,出资方可借助多边机制以降低投融资风险并动员私营部门参与,但也需让渡一定政策自主权和灵活性。新形势下,中国可围绕原有双边机制,融合三方、区域、多边等多种国际合作形式的优势,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可提供参考,包括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双多边机制联动和增进跨国协调等。相较之下,中国等新兴国家参与国际合作的方式和策略仍待优化,需着力提升与现有多边机制的兼容性,并增进对外开放能力。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对接既有标准、参与国际体系改革或倒逼其演进,以及开展三方市场合作、完善本国制度环境等均值得探索。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卓然/洪灿辉
日期:2024-12-2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