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业务周报:“岁末年初”关注低位红利和科技
【市场观察】“岁末年初”关注低位红利和科技
核心观点:近期市场风格发生切换,受政策预期影响较大的小盘板块“利好兑现”,资金整体流出,而大盘板块则表现相对较好。当前投资者需注意市场风格“高低切换”,短期可重点关注低位红利与低位科技。
一、促内需的主要方式到底是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促内需放在明年工作之首,引发活跃资金对小市值消费股炒作。当前市场的焦点在于通过何种方式“促内需”,是通过类似疫情后欧美“福利主义”财政大力投钱,是类似16-18年大力棚改货币化刺激楼市等,还是延续当前高质量发展框架不变。
实际上,12.16《人民日报》头版评论员文章论述《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明确强调促进内需的方式主要是:“供给创造需求——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就能够创造和引发新需求”,辅之以“两重”“两新”进一步加力,也就是说,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并没有变化。
同时,近期对于券商首席经济学家等舆论监管的进一步强化,亦表明当前不搞强刺激的高质量发展框架的定力进一步强化,而非所谓的“转向”。
我们在11月底开始反复强调,G20大国地位的显著提高,带来政策自信程度的显著增强。我们预计一个月左右对于市场有影响的监管措施就将逐步落地。近期证监会自9月以来再度明确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严格“退市新规”亦开始全面实施,这或将对活跃资金驱动的部分高位题材股带来阶段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国资委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于国央企以并购重组、回购为代表的市值管理再度提出明确的要求。叠加市场对于年初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加大对股票配置的预期,以及当前流动性宽松下,十年期、三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断创历史新低大背景下,红利类国央企的配置价值凸显,都将驱动资金从前期高位小票向低位板块轮动。
对于低位板块,我们认为,以下两大方向值得关注:第一,国央企红利板块中的受益于明年财政政策的真正发力方向的化债、注入资本金相关的银行、建筑,特别是和区域规划相关的西部基建;第二,科技当中相对低位的方向,如:军工等 ;已开始上涨的方向之中,符合25年科技趋势的—“AI硬件产业链”:字节AI等硬件产业链、机器人等,与部分券商仍会反复活跃。
就市场整体节奏而言,尽管我们强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的活跃资金“利多兑现”下,中小市值或面临调整,但考虑到两会前的强政策预期、北上深楼市的“韧性”与特朗普上台前的“空窗期”,春节前后市场仍将迎来新的向上行情。
【市场回顾】
市场表现:
上周市场主要指数涨跌各半,上证50涨幅最大,周度涨跌幅为2.01%;
大类行业表现来看,金融指数和能源指数表现相对较好,周度涨跌幅分别为2.37%和1.41%;电信服务指数和房地产指数表现较弱,周度涨跌幅分别为-5.29%和-3.69%。
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仅9个行业上涨,涨幅较大的行业有银行、石油石化和公用事业,分别上涨3.84%、1.99%和1.19%;跌幅较大的行业有传媒、社会服务和公共事业,分别下跌7.22%、5.43%和4.25%。
交易热度:
上周万得全A日均成交额为13790.85亿元(前值为15229.74亿元),处于历史较高位置(三年历史分位数92.10%水平)。
估值跟踪:
截至2024/12/27,万得全A估值(PE_TTM)为18.85,较上周值下降0.08,处于历史分位数(近5年)的66.00%。
分行业来看,30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9个行业估值(PE_TTM)出现修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