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研究报告:财政发力线索探析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7-05 11:07:53 评论:0
  报告摘要

      财政政策力度进阶,从“适度加力”到“更加给力”。面对更趋严峻复杂的内外环境,2025年财政政策定调“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较2024年“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更为积极,强化逆周期调节以稳定经济基本盘。具体措施包括:显著提升支出强度与进度(预算赤字率创新高,政府债券规模扩张),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倾斜民生、消费和新质生产力),并持续化解地方债务、房地产及金融等重点领域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

      债务工具扩容提质,规模用途双向拓展。2025年政府债务工具规模与用途双扩容。特别国债方面:新增国有大行资本补充专项,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显著增加,重点投向国家战略安全、设备更新(支持领域拓宽及补贴标准提升)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新增数码补贴并优化机制)。专项债限额明显提升,改革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扩大使用范围(允许土地储备、存量房转保障房等),资本金支持范围新增新兴产业且比例上限提高,审核流程简化(试点省份“自审自发”)。

      执行层面,1-5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平缓但快于去年同期,募集资金主要投向基建相关,土储较去年获更多资金倾斜;化债资金高效落地;中央财政靠前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提前启动。

      既存政策持续落实,增量政策观望蓄势。2025年下半年财政政策聚焦于加速释放现有政策效能并储备增量工具。财政部明确将加快落实既定政策,同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以稳经济。既定政策方面,一是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前5个月发行进度不足40%,下半年在隐债置换接近收官(1-5月化债综合进度达67%)、审核机制优化(试点省份“自审自发”压缩周期)、项目池扩容(新增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商品房等用途)推动下,非化债类专项债有望加速落地。土地收储专项债实际发行与计划存在不小差距,或因定价分歧与收益不确定性受阻;收购存量商品房专项债5月才启动,后续提速空间较大。二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效能持续释放,剩余1380亿元将于7月、10月分批拨付,下半年预计将优化直达机制并强化资金消耗节奏管控。

      增量政策方面,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进入筹备阶段,4月政治局会议及发改委明确其将支持科技创新、消费、外贸等领域,解决项目资本金缺口。参照2015年专项建设基金(2万亿规模,杠杆率3-5倍)和2022年政策性金融工具(7400亿元,撬动投资超10倍)经验,本次工具或通过政策性银行发债、PSL等方式筹资,规模预计5000亿元左右,投放领域在传统基建外新增科创、消费、民生等,杠杆效应约5-15倍,有望拉动投资2.5-7.5万亿元。参考历史经验,政策落地节奏可能较快。 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超/万琦 日期:2025-07-0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