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年度商业银行行业分析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非信贷类资产增长较快,带动资产规模增速提升,信贷资源持续向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境倾斜,信贷结构逐步优化,金融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2025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震荡复苏期,企业加杠杆意愿不足,同时金融数据“挤水分”效应持续显现,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仍相对偏弱,社融增量主要由政府债券贡献,同时,按揭提前还贷情况虽得到一定抑制,但居民购房及消费意愿仍不足,整体信贷资产增长放缓;为应对信贷需求偏弱以及息差收窄的压力,同时综合考虑信用和资金成本,商业银行普遍加大投资资产配置力度,同业及投资资产增长较快,带动整体资产规模扩张提速。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4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从资产结构来看,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非信贷配置比例有所提升,同时,信贷资源持续向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境倾斜,“五篇大文章”相关领域贷款增量占比约70%,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略有下滑,其中科技贷款、绿色贷款、普惠贷款、养老产业贷款和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2.5%、25.5%、11.5%、43.0%和11.5%,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7%,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从贷款主体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和住户贷款分别同比增长8.9%和3.0%,个人贷款增长仍相对乏力,后续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逐步落地,零售信贷增长有望得到修复。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及涉政领域贷款在政策呵护下整体资产质量表现相对平稳,同时得益于风险处置力度加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拨备水平提升,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较强;但仍需关注零售贷款风险以及弱区域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近年来,监管出台多项房地产支持政策,并将支持开发贷款、信托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政策的适用期限延长,且“一揽子化债”政策亦在稳步推进,推动房地产及涉政领域贷款风险缓释;同时,监管从续贷对象扩展至所有小微企业、续贷政策阶段性扩大到中型企业、调整风险分类标准等五方面部署优化“无还本续贷”政策,进一步缓解资产质量下行压力;此外,各级政府通过动用地方资源帮助银行实现风险资产出表、逐步放宽公司及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门槛等多种方式助力银行化解存量风险。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及涉政领域贷款在政策呵护下整体资产质量表现相对平稳,同时,得益于资产转让、核销等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加大,以及中小银行改革化险进程持续推进,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和关注类贷款占比分别为1.49%和2.17%,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1和0.05个百分点。从拨备情况来看,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保持较大的减值准备计提力度,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提升至211.97%,安全垫有所增厚,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较强。整体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实际资产质量依然承压,相关指标虽有所优化,但房地产及涉政等重点领域贷款实际资产质量改善程度或取决于房地产市场修复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复苏情况,同时零售贷款风险暴露上升的趋势未有改善迹象且回收难度相对较大,部分中小银行仍面临较大的信用风险管控压力;但考虑到农村金融机构和省联社改革、以及高风险地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未来,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或将有所改善。非信贷类资产质量方面,随着存量非标资产规模的持续压降以及新规下拨备程度的上升,商业银行非信贷类资产风险暴露高峰已过,加之化债背景下涉政类非标资产陆续偿还,投资风险敞口整体呈收窄趋势,但考虑到房地产市场低迷背景下相关资产回收及抵质押物处置难度加大,商业银行投资风险资产压降情况值得关注,且部分银行三阶段投资资产仍有减值缺口,后续减值计提或对其盈利带来一定压力。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对公存款增速修复,同时储蓄存款稳定增长,整体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需关注信贷资产质量变化以及非标资产压降对流动性管理带来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在去年“手工补息”叫停、财政存款趋紧以及主动压降高成本存款等一系列因素导致的低基数影响下,商业银行对公存款增速有所修复,同时,储蓄存款保持稳定增长,但增长仍主要由定期存款驱动,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后续随着资本市场回暖、居民风险偏好提升,存款定期化趋势或将得到改善。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负债总额371.9万亿元,同比增长9.0%,增速较上年提升1.9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0.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住户存款162.0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商业银行负债稳定性整体有所增强。流动性方面,2025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商业银行持续提升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压降非标规模,资产端流动性水平及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情况得以改善,整体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2025年6月末流动性比例提升至79.90%。但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仍面临贷款收息难度加大、存量非标资产压降困难等问题,对其流动性管理带来一定挑战。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降幅收窄,利息净收入和非息收入增速普遍改善,但信用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未来随着存款到期重定价及存款活化带来负债成本下降,净息差降幅或将进一步趋缓。2025年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12月下降12bp至3.22%,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3bp至3.06%,新发放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叠加存量贷款重定价以及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带动整体资产端收益水平延续下降趋势;负债端,得益于高成本存款到期重定价以及存款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本压降效应逐步释放,加之存款挂牌利率进一步下调,存款付息率降幅扩大,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幅度放缓,利息净收入增速普遍改善,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为1.42%;非息收入方面,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有所修复,同时得益于二季度债市利率企稳,金融投资收益增速亦有所回升。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普遍改善,但由于核销力度较大对拨备消耗明显,信用减值损失规模有所上升,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但降幅有所减小,盈利情况边际改善。2025年1—6月,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24万亿元,同比下降1.20%。未来,随着存款到期重定价叠加期限结构改善利好进一步释放,叠加股票市场回暖背景下存款活化带动成本下降,息差降幅或将进一步收窄。
2025年上半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指标小幅下降,但仍具有充足的安全边际;随着财政注资落地,国有行资本充足水平提升,仍需关注部分资产质量及盈利表现较弱的中小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2025年上半年,随着业务发展对资本不断消耗,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性指标均较上年末小幅下降,但整体仍保持充足水平,且具有充足的安全边际。截至2025年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5.58%,较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46%,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93%,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此外,2025年4月及5月,财政部分别发行两期2025年中央金融机构注资特别国债,并于6月完成对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的注资,同时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向投资者增发200亿元普通股,上述四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资本合计5200亿元,随着注资事项的完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得到提升,但部分资产质量及盈利表现较弱的中小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仍需关注。
多项支持政策助力商业银行化解存量风险的同时,引导其实现高质量发展,且随着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合并重组进程的不断推进,区域性银行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近年,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政策出台频率仍相对较高,在引导商业银行优化信贷投向、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规范经营,并针对“如何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出台多项政策,助力商业银行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此外,监管部门及各级政府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包括政府及地方国有企业通过注资或受让股权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对银行的持股比例,各省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域内金融体系特点及金融机构表现等情况“一省一策”推动省联社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机构合并重组以及“村改支”“村改分”等。得益于上述风险化解举措的逐步实施以及地方金融机构合并重组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加速减少,且高风险机构数量及占比亦有所下降,区域性银行市场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
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政策性金融工具持续落地以及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银行业整体将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且在资本市场回暖、负债端成本压降效应逐步释放的情况下,盈利水平有望企稳回升,同时,随着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以及风险化解力度加大,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金融支持;此外,考虑到银行业在我国经济及金融体系内具有重要地位,系统重要性显著,在发生风险或流动性困境时,政府通常会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而给予必要的支持。综上所述,联合资信认为商业银行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展望为稳定。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