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如何影响中国物价:表现、展望及应对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20 20:07:07 评论:0
  物价低位运行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核心原因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然而,今年以来特朗普向全球发起关税战,这一重大外部冲击进一步加大了中国国内物价的下行压力。2025 年6 月PPI 同比-3.6%,创2023年8 月以来新低,CPI 同比也持续在0 附近波动。关税战对中国物价有哪些影响?后续将如何演变?要如何应对?本文主要回答以上问题。

      一、上半年,关税战对中国物价影响的四点表现其一,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输入性物价下行压力。4 月2 日特朗普“对等关税”远超市场预期,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由74.95 美元/桶快速跌至4 月8 日的62.82 美元/桶。2025 年4-6 月,PPI石油工业分项同比分别为-8.6%、-11.1%、-9.0%,CPI 交通工具用燃料分项同比分别为-10.2%、-12.9%、-10.8%,较一季度累计同比的-3%和-2.5%大幅下滑。

      其二,中国对美直接出口回落,对美出口依赖度较高的部分商品价格明显下行。2025 年5 月,美国自中国大陆直接进口的纺织、衣帽鞋服、家具、玩具的金额同比均减少40%以上,中国相关商品出口价格显著走低,例如美国自中国大陆进口服装的平均单价同比下跌8.3%。外需下滑进一步加剧国内供需失衡,国内价格也出现下跌,2025 年6 月,PPI 构成中纺织业、服装服饰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分项同比分别为-2.5%、-0.1%、-0.4%、-0.6%。

      其三,虽然关税暂缓期内“抢出口”和“抢转口”支撑中国总体出口,但部分出口商品仍需降价以承担额外贸易成本。2025 年4-6 月中国对越南出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2.5%、22.0%和23.8%,4-5 月美国自越南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47.8%、41.1%。然而,“转出口”模式带来了额外的物流、管理等中间成本,为维持终端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由中国出口商承担,导致部分转出口商品价格下降。2025 年6 月,中国对越南出口金额排名前五十的商品(HS 8 位编码)中,64%的商品单价同比下跌。其中,上涨商品多为议价能力较强的集成电路等,而机械器具、纺织品、金属、非金属制品等价格明显下跌。

      其四,中国对美反制关税虽然可能推高部分进口商品价格,但对国内总体物价水平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中国对自美进口的大豆等部分商品的依赖度持续下降,使得关税成本主要由美国出口商承担,对冲了价格上涨的压力。中国进口大豆的订单可以从美国转移至巴西,而美国大豆出口却高度依赖中国市场,这种市场格局使得关税成本更多转向了美方,直接体现为2025年4 月中国自美进口大豆的单价同比下降了22.4%,相应地,4-6 月中国CPI中与大豆相关的食用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8%、1.7%和1.8%。另一方面,即使部分商品的进口价格因进口关税而上涨,国内终端需求不足也限制了进口成本向中下游产业及最终消费者的传导。进口商和生产商难以通过提价将  关税成本完全转移,“成本传导不畅”削弱了进口关税对整体物价的影响。

      二、下半年,中国物价或受关税战的进一步拖累一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或继续承压,输入性物价下行压力仍存。原油方面,OPEC+增产,下半年供给宽松,而需求受关税政策冲击偏弱,预计国际油价持续低位震荡。除原油外,美国称自8 月1 日起对铜进口加征50%关税,可能冲击全球铜需求,进而导致国际铜价下跌,对中国物价带来新的输入性下行压力。

      二是关税战对中国总体出口的不利影响可能逐步显现,更多商品面临价格下行风险。第一,下半年中国出口或面临下行压力,对出口商品价格的负面影响可能进一步加深。上半年,“抢出口”对冲了关税战对整体出口的负面影响,但出口需求的前置有可能导致下半年商品出口量价下行,对国内价格也有进一步不利影响。第二,出口商品转内销或加剧市场价格竞争。

      三是部分行业的企业、就业可能受到冲击,延缓国内总需求回升步伐。2025年1-5 月,服装服饰、皮毛羽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的平均用工人数累计同比分别减少2.3%、2.3%、5.1%。

      三、积极应对关税冲击,但关键还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第一,助力外贸企业开拓非美海外市场,稳定企业经营和整体出口形势。

      第二,打通优质商品的出口转内销渠道,将消费政策扩围至出口转内销商品,以国内市场承接外需下滑的部分。借助电商平台开辟出口转内销专场,加快转内销商品认证流程,同时加强转内销商品的宣传、品质监管。

      第三,及时纾困救助外贸行业,稳企业稳就业。可考虑对因外贸冲击的失业群体按照低保标准给予半年或者一定阶段的直接补贴;积极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受损行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政府给予适当贴息。

      第四,大力推动国内“反内卷”,严控无序低价竞争,避免商品出口受阻后对国内价格的过度冲击。防范出口转内销商品无序降价以抢占市场份额,拖累物价表现;在出口受限的情况下维持新三样等新兴产业价格的相对稳定。

      此外,尽管关税冲击是近期物价下行压力加大的重要因素,但解决中国物价低位运行的关键仍在于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建议提振消费的一揽子政策继续加力扩围,针对真正有需求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大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超预期、特朗普关税政策超预期 机构: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罗志恒/马家进/孟之绪 日期:2025-07-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