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深度报告:化工转债行情思考和展望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29 08:52:32 评论:0
  2024 年以来化工板块供、需两侧持续出现催化,本轮“反内卷”行情为其锦上添花,展望后市,行情仍然可期:一是基本面向好,有望迎来“盈利底部向上、新兴产业布局带来估值抬升”的双重催化;二是存续转债中有一半以上为周期顶部发出,当前已经或即将步入回售期且遇上周期上行,化债举措趋于积极;三是化工转债里小盘居多,叠加临期特征,放大了回撤收益的“不对称性”。

      化工转债有哪些特性?

      (1)多为周期顶部发出;(2)多为小盘券、小市值标的;(3)正股的机构关注度较低,前十大持仓以散户和游资为主;(4)行情易迅猛短暂,因此常在“第一次或第二次达标时即强赎”;(5)化债举措趋于积极。

      化工转债预期差的机会如何把握?

      (1)从板块来看:机构关注度相对较低,是转债市场“相对不卷”的部分,当下板块本身就有较大的预期差。一是,前述周期性因素和基金持仓数据均显示,板块整体关注度仍然较低;二是,化工转债公司的细分产品较多、差异化较大,很难根据单一产品的机会做板块性配置,单券规模又小,投资难以上量;三是,板块多是属于“困境反转”,此前的财务数据、股价等指标偏弱,导致很多稳健性资金受制于“入库标准”,难以参与。因此,化工板块往往是转债投资者忽视的领域,也意味着有机会做出超额。

      (2)从转债自身特性来看:按照130 元价格分水岭划分:一是,130 元以下依赖于“促转股意愿”,该阶段关注度和认可度或较低,预期的一致性往往并不高且不强势。行情一旦启动价格涨势较迅猛,建仓的时间机会较短暂,所以“上涨理由”很重要,决定转债能否拿住。

      二是,130 元以上更多依赖正股阿尔法和资金结构,关注贝塔持续性、龙头表现、资金结构和正股空间。转债若不强赎且流通盘持续降低、余额缩小,则价格上行空间打开,若股债联动性较强,那么赚钱效应将达到最佳。

      (3)从基本面来看:当前化工公司常见的分歧总结为“持续性、幅度、业绩兑现度”3 点,考虑的原因或有:一是,行业联合挺价,下游是否会因为需求不足导致接受度一般,涨价幅度有限且年化利润有限;二是,供给端出清的强制性是否不足,挺价行情带来丰厚利润是否会引起停掉的产线重开,导致供需再次陷入失衡状态。基于历史行情的复盘,可以发现机会总是在分歧中产生,不同的阶段对应不同的博弈点,预期先行、景气改善→ 业绩验证/证伪、股价出现分歧 → 持续验证。当下尚处于第一阶段,从期货市场表现也可以看出品种处于普涨态势,短期来看,三季报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去伪存真”的参考依据;Q4 和明年Q1 将会迎来一个漫长的业绩真空期,可以追踪现货价格,是否会因为非理性囤货而实际需求无法承接导致现货价格下跌,业绩改善不具有持续性。

      中期来看,首先就“反内卷”政策来看,强调低价无序竞争问题,而供给端出清的强制性和规模尚无法断论是否会像2014-2016 年相当,不过做多思路依然有律可循,第三部分将展开讨论;其次,2014 年以来化工行情悄然展开,在“库存低位、供给常现海内外出清机会、需求刚需”支撑下,已有多个品种出现涨价行情,“反内卷”为锦上添花,助力行情的进一步扩散。

      当下还能从哪些思路做跟踪?

      (1) 正股估值低+转债的“不对称性”,为高胜率良选,静待拐点;

      (2) 库存较低的品种,易受供、需变量的催化,涨价概率较大;

      (3) 布局成长性板块,抓住估值抬升的机会;

      (4) 优选拥有议价权标的;

      (5) 寻找龙头白马大体量转债标的类底仓属性;

      (6) 重视小市值和小盘券的弹性。

      风险提示:(1)“反内卷”等政策效果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变化风险、或政策理解不全面风险;(2)国内通胀下行超预期的风险。(3)外部环境冲击,例如关税政策的冲击超预期、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芦哲/董含星 日期:2025-07-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