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金融数据解读:“预期”与“现实”的金融映射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8-16 08:18:39 评论:0
  事项:

      7 月我国新增社融1.16 万亿元(预期1.41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500 亿元(预期-150 亿元),M2 同比增长8.8%(预期8.3%)。

      结论:7 月社融数据呈现总量韧性与结构分化的双重特征。从表观数据看,社融同比多增3893 亿元,增速升至9.0%,表现可谓亮眼。然而结构上,增量主要来自政府融资兜底(贡献同比增量142.8%)及直融持续发力(贡献26.4%)。与此同时,新增信贷意外滑落至-500 亿元,罕见地负增长,居民与企业、短贷与中长贷同时走弱。这与“反内卷”及企业账款偿还有一定关系,但核心仍是资金收益难以覆盖信贷成本下的私人部门集体“去杠杆”。非银贷款作为“独苗”逆势正增长,折射出“预期”与“现实”的反差。

      展望未来,财政融资与低利率下的直融红利仍将支撑社融总量,但私人部门信贷修复面临两大瓶颈:其一,居民中长贷回暖需房地产销售实质性复苏,居民收入预期改善以及限购优化、“保交楼”等政策或是关键;其二,企业中长期需求能否改善或取决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进度及PPI 见底时点。后续需警惕私人信贷持续疲软削弱宽货币传导效率,以及海外经济下行压制出口链融资的风险。

      具体看,7 月数据的几个主要特征:

      社融的回落基本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但结构分化加剧,其中政府债券和直融表现较好,信贷明显偏弱。

      与过去五年同期绝对金额比较,今年7 月社融仅低于2020 年,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从同比角度看,去年同期政府债券和直融偏低拉低基数,因此本月社融增速继续上升至9.0%。相较去年同期,7 月社融同比多增3893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排名如下:政府(贡献142.8%)、直融(贡献26.4%)、非标(贡献-23.4%)和信贷(贡献-68.1%)、。

      新增贷款回落至负增长区间,创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且居民企业两端均表现不佳。宽口径下(非社融),当月新增信贷为-500 亿元,同比少增3100 亿元;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4349 亿元,同比多减2651 亿元。

      存款增加5000 亿元,M2 同比增速上升至8.8%。从结构看,季初财政和非银存款明显增加,居民、企业存款明显减少,同比看,财政和非银存款多增,企业存款少减,居民存款多减,与强势股票市场下存款向非银转移有一定关系。与此同时,M1 同比增速较6 月继续提升(上升1.0pct 至5.6%),上升幅度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去年7 月较6 月回落0.9pct),指向实际货币流通变化不大,与本月偏弱的私人部门金融数据表现一致,亮点主要在于资本市场走强格局下存款定期化显现有所缓解。

      解读

      社融:结构分化加剧

      7 月社融单从回落斜率看,基本符合季节性波动特征,但结构分化明显加剧。7 月是社融淡季,过去五年同期环比平均减少3.01 万亿元,今年7 月社融环比减少3.03 万亿元,基本持平历史均值。其中信贷环比减少2.83 万亿元(历史平均减少2.15 万亿元),政府债券环比减少1068 亿元(历史平均减少4551 亿元),直融环比增加671 亿元(历史平均减少581 亿元)。与过去五年同期绝对金额比较,今年7 月社融仅低于2020 年,处于历史次高水平;从同比角度看,去年同期政府债券和直融偏低拉低基数,因此本月社融增速继续上升至9.0%。

      政府(贡献142.8%)、直融(贡献26.4%)、非标(贡献-23.4%)和信贷(贡献-68.1%)、1。

      人民币贷款

      7 月新增贷款罕见回落至负值区间,创有数据以来的历史新低,且居民企业两端均表现不佳。宽口径下(非社融),当月新增信贷为-500 亿元,同比少增3100 亿元;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4349 亿元,同比多减2651 亿元。

      7 月企业贷款显著“去杠杆”,或与6 月信贷需求前置以及“反内卷”背景下企业产能投资意愿大幅下降有关,此外,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一定程度上也会减少信贷需求。当月非金融企业贷款新增600 亿元,同比少增700 亿元。结构上,中长贷同比少增,票据同比多增,短贷持平。中长贷当月减少2600 亿元(同比-3900 亿元);短贷减少5500 亿元(同比持平),票据增加8711 亿元(同比+3125 亿元)。

      居民贷款再度萎缩,且短贷和中长贷均出现萎缩。当月新增居民贷款-4893 亿元,同比多减2793 亿元,显示在“以旧换新”和暑期出游高峰支持下居民消费和购房需求仍偏弱。具体看,短贷减少3827 亿元,同比多减1671 亿元,提示7 月居民消费数据或仍偏弱。7 月居民中长贷减少1100 亿元,同比少增1200 亿元,与地产景气度持续下行相印证。

      非标、直接融资与政府债券

      政府融资继续主导新增社融。受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带动,当月新增政府债融资1.24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5559 亿元,是本月社融同比增量的主要来源。

      表外融资继续萎缩。当月表外三项融资合计萎缩1667 亿元,同比多减911 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639 亿元(同比-564 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49 亿元(同比+175 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77 亿元(同比-522亿元)。

      低利率环境下,企业直融延续同比多增格局。当月新增企业直接融资3296 亿元,同比多增1029 亿元。结构上,信用债新增融资2791 亿元,同比多增755 亿元。随着权益市场持续走强,股票融资亦有所扩张,新增505 亿元,同比多增274 亿元。

      当月存款增加5000 亿元,M2 同比增速上升至8.8%。从结构看,季初财政和非银存款明显增加,居民、企业存款明显减少,同比看,财政和非银存款多增,企业存款少减,居民存款多减。当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 亿元;企业存款减少1.46 万亿元,同比少减3209 亿元;新增非银存款2.14 万亿元,同比多增1.39 万亿元,显示股票市场强劲表现下居民存款向非银转移;新增财政存款7700 亿元,同  比多增1247 亿元。

      与此同时,M1 同比增速较6 月继续提升(上升1.0pct 至5.6%),上升幅度基本持平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去年7 月较6 月回落0.9pct),指向实际货币流通变化不大,与本月偏弱的私人部门金融数据表现一致,亮点主要在于资本市场走强格局下存款定期化显现有所缓解。M2-M1 增速剪刀差收窄0.5pct 至3.2%,社融-M2 收窄0.4pct 至0.2%。

      风险提示

      海外市场波动,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 日期:2025-08-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