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金融数据点评:金融深化“反内卷”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8-16 08:18:39
评论:0
事项:
央行发布2025 年7 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平安观点:
2025 年7 月主要金融数据较快增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0%,较上月提升0.1 个百分点;贷款存量同比增长6.9%,较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M1 同比增长5.6%,比上月提升1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长8.8%,比上月提升0.5 个百分点。
金融数据较快增长反映了政府债券发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反内卷”深化等因素的共同支持。相关措施有助于减轻实体部门债务负担,加快经济中长期转型,能够畅通货币循环,支撑M1 和M2 增速抬升。但短期内对贷款投放存在扰动,不宜放大单月贷款读数变化的影响。具体看:
一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2025 年7 月政府债券融资对社融存量同比的拉动达到0.14 个百分点。前7 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8.9 万亿元,同比多增4.88 万亿元。政府债融资不管是用于债务化解、还是用于政府支出,均意味着向企业部门注入现金流,加速货币派生。考虑到政府部门融资成本通常低于企业和居民,政府加杠杆、企业和居民稳杠杆,还能够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
二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畅通。2025 年7 月,企业债券净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均高于去年同期,且连续两个月环比改善。宏观政策发力支持科创企业直接融资:2025 年5 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截至8 月11 日已累计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8806 亿元;2025 年6 月,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措施,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拓宽优质未盈利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反内卷”进一步深化。2025 年 7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高度重视“反内卷”。与之相似的是,2015 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贷款增速在随后9 个月内曾有放缓。就本轮而言,“反内卷”对贷款投放的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金融机构自身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其次,清欠账款成效逐渐显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循环,但也可能影响其贷款需求;最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分类施策、有扶有控”,将对落后产业贷款投放产生影响。
四是,信贷结构优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获悉数据,截至7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9 万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海外经济衰退程度超预期等。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钟正生/张璐/常艺馨 日期:2025-08-14
央行发布2025 年7 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
平安观点:
2025 年7 月主要金融数据较快增长。社融存量同比增长9.0%,较上月提升0.1 个百分点;贷款存量同比增长6.9%,较上月回落0.2 个百分点;M1 同比增长5.6%,比上月提升1 个百分点;M2 同比增长8.8%,比上月提升0.5 个百分点。
金融数据较快增长反映了政府债券发行、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畅通、“反内卷”深化等因素的共同支持。相关措施有助于减轻实体部门债务负担,加快经济中长期转型,能够畅通货币循环,支撑M1 和M2 增速抬升。但短期内对贷款投放存在扰动,不宜放大单月贷款读数变化的影响。具体看:
一是,财政政策积极发力。2025 年7 月政府债券融资对社融存量同比的拉动达到0.14 个百分点。前7 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8.9 万亿元,同比多增4.88 万亿元。政府债融资不管是用于债务化解、还是用于政府支出,均意味着向企业部门注入现金流,加速货币派生。考虑到政府部门融资成本通常低于企业和居民,政府加杠杆、企业和居民稳杠杆,还能够降低社会平均融资成本。
二是,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更加畅通。2025 年7 月,企业债券净融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均高于去年同期,且连续两个月环比改善。宏观政策发力支持科创企业直接融资:2025 年5 月7 日,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截至8 月11 日已累计成功发行科技创新债8806 亿元;2025 年6 月,证监会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措施,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拓宽优质未盈利企业融资渠道。
三是,“反内卷”进一步深化。2025 年 7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高度重视“反内卷”。与之相似的是,2015 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贷款增速在随后9 个月内曾有放缓。就本轮而言,“反内卷”对贷款投放的影响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金融机构自身破除内卷式竞争,挤出虚增空转贷款;其次,清欠账款成效逐渐显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资金循环,但也可能影响其贷款需求;最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分类施策、有扶有控”,将对落后产业贷款投放产生影响。
四是,信贷结构优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获悉数据,截至7 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5.05 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为14.79 万亿元,同比增长8.5%,以上贷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海外经济衰退程度超预期等。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钟正生/张璐/常艺馨 日期:2025-08-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